首頁 文學欣賞

二、第二次浪潮

字體:16+-

這是中國電影發展史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傳統電影的“影戲”觀念得到進一步確立,現實主義、英雄主義乃至批判現實主義都紛紛成為電影的主流創作觀念。在電影表現手法、技巧和電影技術方麵也都有長足的進步。與開創性的第一次浪潮相比雖然在時間跨度方麵要長,而且跨越了舊中國的垮台和新中國的成立這樣關鍵的曆史轉折,但這一時期的電影發展缺少實質性的突破。

(一)**期創作——戰後電影

抗戰勝利以後的中國社會,處在恢複和動**交相作用的複雜漩渦中,電影迅速複蘇,始終和下述社會、文化及製作環境相聯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持續8年的抗日戰爭終於結束。然而,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幾千萬無辜人民的喪生,眾多家庭的殘破,難以估量的巨大財產損失,人們流離失所,許多人無家可歸。而迎接勝利的活下來的人們,麵對的是一個創傷累累的國家,他們內心的創傷更難以一下平複。所以人們將抗戰勝利稱為“慘勝”,就是這種現實狀況和心理狀況的反映。“慘勝”的現實背景成為進步電影反映的重要內容。

在人們喘息未定、迫切期望新生活的來臨時,在人民曆經磨難對前景充滿憧憬與希望之時,另一個痛苦的時期出現了。國民黨四處派出的接收大員瘋狂地搜刮財產,上演了“劫收”的醜劇。我們從《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可以看到原先在大後方大發國難財的龐浩公、張忠良們,搶上飛機去“劫收”,而原先所謂隱藏在“地下”的地痞們大張旗鼓地搶收的情境。在黑暗和混亂的現實麵前,老百姓重又陷入不幸的深淵,他們不得不麵對接收大員們肆無忌憚的“三洋開泰”(捧西洋,愛東洋,要現洋)和**裸的“五子登科”(搶車子,占房子,要金子,霸婊子,掠衣服料子)。這些戰後醜劇暴露了國民黨當局的黑暗本質,理所當然地成為戰後電影的重要內容。據統計自1945年10月至1948年10月的影片有162部,其中比較有影響的影片有30餘部,比如由當時著名製片公司昆侖公司出品的名片有《一江春水向東流》《三毛流浪記》《烏鴉與麻雀》《八千裏路雲和月》《萬家燈火》;文華公司出品的《小城之春》《太太萬歲》《哀樂中年》《豔陽天》;政府製片係統製作《天堂春夢》《鬆花江上》《幸福狂想曲》《夜店》等。總體來看戰後電影是中國傳統電影走向成熟的標誌,現實主義以更為自覺和深入的姿態確立了自己穩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