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欣賞

二、現代小說

字體:16+-

我國現代小說繼承古典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借鑒外國小說創作的寶貴經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而產生發展,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一般我們把現代小說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

(一)第一個十年(1917—1927年)

魯迅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創作的《狂人日記》是我國現代文學的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繼而他又寫出《孔乙己》《藥》等,共14篇小說結集的《呐喊》;接著創作出《祝福》等11篇小說,結集的《彷徨》。《呐喊》與《彷徨》這兩部小說集是中國現代小說開端與成熟的標誌。而隨後的《阿Q正傳》則成為現代小說的經典之作。白話小說逐漸取得文學的正宗地位。“五四”文學革命推動小說現代化的進程,隨著“五四”運動在思想文化領域中的不斷深入,以及歐洲表現社會人生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問題小說”開始出現,代表作家為冰心、王統照。“問題小說”作家後來大部分傾向於現實主義,葉聖陶就是從“問題小說”出發而後成為“五四”人生派小說的代表作家。魯迅的《孔乙己》《故鄉》等使他成為現代鄉土小說的奠基人。中國現代抒情小說的最初體式是“自敘體”抒情小說,鬱達夫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客觀寫實和主觀抒情成為現代小說發展的兩大方向。

(二)第二個十年(1928—1937年6月)

這一時期小說有以“左聯”為核心的左翼小說、“京派”小說和“海派”小說等三大流派,都表現出獨特的風貌。“左聯”是1930年成立的左翼作家聯盟,是文學政治兼備的非純文學流派。代表作家蔣光慈、丁玲等。“左翼”小說標誌著現代文學的“革命文學”時代的結束。“京派”的代表作有葉聖陶的《倪煥之》和老舍的《趙子曰》等。“海派”小說集中於30年代的上海,與“京派”相比更加貼近市場。代表作家張資平、葉靈鳳等。新感覺派小說是“海派”小說發展的重要一支,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支現代派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