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欣賞

第二節 中國小說發展簡述

字體:16+-

一、古典小說

(一)小說溯源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篇》:“飾小說以幹縣令(高美之名聲),其於大達亦遠矣。”其時正處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士風正盛,許多士為說明自己的思想以求得王侯的接受,往往大量地使用史事、寓言、神話、民間故事等修飾自己的言論,增強表達效果。莊子認為“小說”是卑瑣無價值的言談。東漢班固《漢書·藝文誌》:“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此所指始近於小說。稗官是古代專給帝王述說街談巷議、風俗故事的小官,後來稱小說為稗官,泛稱記載逸聞瑣事的文字為稗官野史。由此可見古人所謂“小說”,應是指篇幅短小、意旨無關宏大、帶有傳聞性、新聞性的記載。從另一個角度說,最初的小說就有了虛構、植根於生活的特點。

小說的產生和發展有著一個長期而複雜的曆史過程,一般認為最早溯源到古代的神話和曆史傳說。以神為中心的神話故事和以現實人物為根據的曆史傳說,在古代往往被塗上神異的色彩,它們是我國誌怪小說的源頭。此外我國先秦史書如《左傳》《國語》《戰國策》等,都具體記述人物的言行,先秦子書如《論語》《孟子》《莊子》等,也夾雜有不少記事成分,寫出了一些思想家及其門徒的言論行為,它們都對魏晉以後記錄人物瑣事的小說有直接的啟發和影響。正是這些古代神話、雜史、民間傳說、人物軼事、寓言等文學作品,以及其他文學作品中有意無意地包含著故事性、虛構性的成分,共同構成了中國小說的源頭並影響著小說的發展。在影響小說產生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史傳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史書與小說,目的和性質截然不同。但中國古代史書,常在細節上運用文學手法。中國文學中敘事、描寫及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是在史傳中培養起來的,直到明清小說仍然在史傳中汲取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