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欣賞

二、文藝複興時期的詩人

字體:16+-

文藝複興是從14世紀到16世紀先在意大利然後在歐洲其他國家相繼發展起來的一次中世紀後期的思想文化運動。人文主義是文藝複興時期資產階級反封建鬥爭的思想武器,也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進步文學的中心思想。人文主義者提出人是宇宙的中心,對“人”的肯定而不是對“神”的崇拜成為資產階級思想的核心。因此,其作品思想主要表現為用人性反對神權;用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用理性反對蒙昧主義。這期間歐洲詩壇風靡抒情詩,尤其以“十四行詩”最為著名。

(一)但丁與《神曲》

但丁(1265—1321年)是意大利著名詩人。恩格斯曾經指出:“封建的中世紀的終結和現代資本主義紀元的開端,是以一位大人物為標誌的。這位大人物是意大利的但丁,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可見但丁在歐洲文學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但丁生於佛羅倫薩的一個城市小貴族家庭,後來家道中落,父親以經商為生。但丁早年致力於研究古典文學,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極為崇拜,他還是當時意大利最博學的人之一。他的第一部作品是《新生》,由31首抒情詩和散文連綴而成,獻給他夭亡的情人貝阿特麗彩,作品歌頌純潔的愛情,反映了擺脫禁欲主義束縛的願望,具有自然清新的風格,是西歐文學史上第一部表露作者最隱秘的思想情感的自傳性作品。但丁曾任佛羅倫薩的行政官,由於反對教皇幹涉內政,被反對派判處終身流放。在漫長的流亡生活中,但丁一直同教皇作鬥爭,拒絕向教皇在佛羅倫薩所支持的反動勢力屈服,1321年客死拉文那,再也沒能回到故鄉。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是他在流放期間嘔心瀝血曆經14年完成的憂憤之作。長詩直譯為《神聖的喜劇》。喜劇的概念正如我們在前文中介紹的,在產生之初一直到中世紀都不僅僅指舞台劇本或演出,而是把所有由紛亂和苦惱開始而結局於喜悅的故事都稱為喜劇。因此,盡管《神曲》以哀切、悲慘的地獄生活開始,但由於結局是充滿光明和愉悅的天堂,所以定名為喜劇。長詩分為三部,即《地獄》《煉獄》和《天堂》。詩人采用中世紀流行的夢幻文學的形式,描寫了一個幻遊地獄、煉獄、天堂三界的故事。詩人在詩中自敘在人生的中途(35歲時),在一片黑暗的森林裏迷了路,遇見了三隻野獸——豹、獅、狼攔住了去路。在危急關頭,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了,他受貝阿特麗彩之托救援但丁,並把他引向通往光明之路。維吉爾還帶領但丁遊曆了地獄和煉獄,最後由貝阿特麗彩引導但丁遊曆天堂。這篇長詩雖然托名夢幻遊曆,實際上主要內容都取材於意大利的現實生活,有著強烈的現實性。特別是《地獄篇》,通過但丁和各種亡魂的對話,鮮明地反映了意大利的現實生活,觸及一係列的社會政治問題。他寫了黨派之間的爭鬥,也寫了教會的罪惡,既寫世俗的壓迫者和剝削者,也寫買賣聖職的教皇和貪婪成性的主教,並且涉及哲學、科學、神學和藝術等多方麵的問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意大利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方麵的情況,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