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學前教育史

四、結語

字體:16+-

人類進入階級社會後,幼兒教育的性質、內容、方法、形式與原始社會有了根本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教育具有階級性、等級性;兒童教育從公有公育轉變為以家庭教育為主;特權階層子弟的教育開始和勞動、社會生活脫節以及流行父權製等。應指出:東西方各國進入文明時代(奴隸社會)後,都曾流行父權製(或以父權為主的家長製),有些國家並以立法形式對此加以確定。究其由來,實際上是原始社會末期父係氏族社會男子占支配地位之遺風及發展。上述特點也反映在下麵將要介紹的古代希臘、羅馬的幼兒教育中。

思考題:

1.研究原始社會幼兒教育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2.原始社會幼兒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3.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幼兒教育發生了哪些重要變化?

4.試比較古代東方各國幼兒教育的異同。

[1] 恩格斯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以及《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等著作中,從生物進化的角度,提出了“攀樹的猿群”(指生活在樹上的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即從古猿轉變到人的發展階段)以及“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製造工具的人)等概念,代表人類3個依次遞進的發展階段。(參閱: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08~520)。

[2] 彭輝.1994十大科技成果.光明日報,1995-08-30(2).

[3] 氏族社會.見:材料與研究(俄文版).蘇聯科學院克魯霍一瑪克拉伊人種學研究報告新編.1951,14:4.

[4] 曹孚等編.外國古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5.

[5] Paul Monroe.History of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11.12.

[6] [法]利托爾諾.各種人種中的教育進化.轉引自[蘇]加業林·哥蘭塔.世界教育學史.柏嘉譯,上海:作家書屋,195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