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終身以立德樹人,教育救國為己任。他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立德樹人,以德為先。在現代教育中,他也是我國最先深刻指出應試教育貽害無窮的教育家。
早在八十年前,陶行知先生就指出“學生是學會考。教員是教人會考。學校是變了會考籌備處。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於必不教。於是唱歌不教了,圖畫不教了,體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農藝不教了,工藝不教了,科學的實驗不教了,所謂課內課外的活動都不教了,所要教的隻是書,隻是考的書,隻是《會考指南》!教育等於讀書;讀書等於趕考。好玩吧,中國之傳統教育!”(《殺人的會考與創造的考成》,原載1934年6月1日《生活教育》第1卷第6期)
對比我們現在的教育,與八十多年前陶先生指出的有多大改變?不是越來越嚴重了嗎?但有誰指出呢?這種違背教育方針的教育,有智育無德育,培養出什麽人呢?陶行知先生進一步指出:
“私德不講究的人,每每就是成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個人私德更是要緊,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潔’。一切壞心術壞行為,都由不廉潔而起。所以我在講‘建築人格長城’的時候,提到了楊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還金’,華盛頓的勇敢承認錯誤和馮煥章先生所講的平老靜‘還金鐲’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樣。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效法這些榜樣,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來,要我們大家‘建築人格長城’。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育才學校》,1951年4月《陶行知文集》第7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