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道德除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那些為封建統治者服務的規範以外,常說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國古人的八德,也謂之八端,是為中華民族所認同並遵守的道德基本內容。其中,“忠”過去為忠君,自辛亥革命後廢除帝製,到民國初年又是軍閥混戰,你方唱罷他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也無君可忠了,但忠還是要的,在陶行知那裏,忠就變成了忠於國家,忠於民族,忠於職守。綜觀陶行知先生一生,為他的一生作了最完整的說明。他一生最大的事業,就是教育強國,教育救國。為興教強民,他舉辦讀書處,親自編寫識字課本,他以相當於傳道德的執著,奔走呼號,上至達官貴人,下到販夫走卒,引車賣獎者流。為了勸說創辦讀書處,他把工作做到了全國最高學府清華大學校長家中,也做到了北洋政府原總理家中。他也為此,與黃山抬滑竿的文盲、歙縣書店學徒、武昌小學校長的包車夫交朋友,平等相待。
1936年初成立國難教育社,被推舉為社長,張勁夫為總幹事。同年5月,他被推選為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執委和常委,7月,他受救國會委派,出使歐、美、亞、非28國,在世界人民範圍內宣傳中國的抗日,為贏得世界對中國抗戰的支持奔走呼號。同年他出席了布魯塞耳召開的世界和平大會並當選為中國執行委員。
陶行知先生的愛國是無條件無保留無止境的。他一生所行所事,除了愛國就是救國。
陶行知先生在繼承中國傳統美德方麵,除了“忠”這一字排除了忠君之外,其他方麵有極為生動深刻的體現。
他事母至孝,他對母親,在生活上貼心,在生活上關心,在學習上操心。既對母親獻以兒子之孝,又守著大義之禮。在母親去後,因為他是全國名人,有不少人送來祭禮,陶行知先生全部拿來辦學並作詩一首:富人一口棺,窮人一幢屋,哄得死人笑,忘卻活人哭!這首詩體現了陶行知先生以天下為念,愛滿天下的思想。頗有杜甫茅屋為秋風所顧歌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