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陶行知思想學習讀本

四、陶行知職業教育思想的內涵

字體:16+-

(一)職業教育的宗旨與目的——“以生利為主義”

陶行知先生認為好的教育應當是“生利”的教育,不好的教育是“不生利”的教育,是“消費”的教育。他在《中國鄉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指出,“消費”的教育有很多弊端:“中國鄉村教育走錯了路!他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他教富的變窮,窮的變得格外窮;他教強的變弱,弱的變得格外弱。前麵是萬丈深淵,同誌們務必把馬勒住,另找生路。”他認為發展生利教育,“生路是什麽?就是建設適合鄉村實際生活的活教育”。活的鄉村教育教人生利,使人掌握生利的本領,“他要叫荒山成林,教瘠地長五穀他要叫農民自主,自治,自衛。他要叫鄉村變成西天樂園,農民都變成快樂的活神仙。”

陶行知先生畢生倡導“生利之教育”,並把“生利”當做職業教育的宗旨。1918年,他從美國留學回國的第二年,開始代理南京高師教務主任,在中華職業教育社創辦的《教育與職業》雜誌上,發表了《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一文,係統闡述了“職業教育應以生利為主義”的思想。先生指出職業教育應由其自身的特點,“職業作用之所在,即職業教育主義之所在。”“職業以生利為作用,故職業教育應以生利為主義。”什麽叫做“生利主義”?他認為生利有兩種,“一曰生有利之物,如農產穀,工製器具,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無,醫生治病事。前者以物利群,後者以事利群。”他的利群思想是為自己生利,為社會生利,為國家生利,為民族生利,把個人,集體和社會,民族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就是培養出有“生利”能力的人,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生產出有利於社會與人群的物質財富,培養出服務於社會與人群的技術人才。“凡養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教育。”這就是整個職業教育的宗旨與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