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陶行知思想學習讀本

二、兒童教育建設的基石——人格教育

字體:16+-

教育的本質是為人服務,兒童教育也不例外。而人的教育,對於兒童本身來說,核心關注點在兒童興趣引導與良好習慣培養的人格素質養成。

關於人格教育,陶行知說:“教職員和學生願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學生做的事,教職員躬親共做;要學生學的知識,教職員躬親共學;要學生守的規矩,教職員要躬親共守。這種共學、共事、共修養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師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漸漸的發生相親相愛的關係。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教師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一校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而對於人格教育的起始,他認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得好,以後隻需順著他繼長增高的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優良的分子;倘使培養得不好,那麽,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決了不易變。”

這些觀點,基於科學的態度與求是的精神。在操作層麵,他也力圖給予可以實施的、建設性的、可以持續發展的建議:

(一)科學求真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科學是什麽?科學首先是求真,追求真理、真實與真相。科學精神首先是較真的精神。“科學要從小教起。我們要造成一個科學的民族,必須在民族的嫩芽——兒童——上去加工培植。有了科學的兒童,自然會產生科學的中國和科學的中華民族。”

“中國誤就誤在偽教育造就的偽君子身上。”教育要首先讓孩子“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

這種聲音即使在今天看來亦有振聾發聵之功。不僅對於兒童教育,對於社會其他問題的解決,也可以觸類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