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法鑒賞

第十三章 篆刻鑒賞

字體:16+-

篆刻是植根於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與藝術審美之上的一門藝術形式。它的藝術審美生發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哲學認知與對自然天地的感悟;其形象則來源於不斷發展的中國文字,因此,它是最富有中華民族特色和文化傳承的藝術形式之一。

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這無疑是對篆刻藝術的形象描述,通過字法、章法以及刀法的完美組合與應用,在印麵之上構建出一個形象豐富,意味深遠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構成極簡,無非深淺、朱白,一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陰陽一般,卻在至簡中充盈了繁雜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意味極豐,世間所屬,自然萬物無不包容其中,為自然形象之概述。這一簡一繁間的起伏,也恰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美的認識與追求,篆刻藝術的美與書法藝術是緊密相關的,同作為文字藝術的分支,兩者相輔相成,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字體係下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與藝術意味。

就藝術風格取法而言,篆刻樣式可分為:先秦古璽、漢印、流派印等。值得注意的是,篆刻藝術並不完全等同於印章,篆刻之篆即為字法,雖然受到不同時代的影響,這一字法可能會偏向某一字體,但其基調是不變的。而印章在這一方麵則包括甚廣,諸多書體皆在其列。可以說印章之名強調的更多的是其實用的範圍,而篆刻則劃定了其藝術的麵貌,兩者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混為一體,但卻有所不同。

圖13-1

印章的起源很早,就出土的實物而言,現藏台灣的“殷商三寶”(圖13-1)是現存最早的印章實物,證明了早在商代,印章已被作為權力的象征和交往的憑證廣泛使用。至戰國時期,印章的使用已極為普遍。因受地域政治影響,戰國時期的印章可分為:齊、燕、三晉、楚、秦五大體係。雖然風格麵貌多有不同,但都具有行文用字隨意,空間安排自由的特點,充滿了自由浪漫的精神和空靈質樸的氣息。這一時期的印章被統稱為古璽。至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印章的名稱、材料、規格、形式、文字的使用以及紐製都有了統一的規定與要求。秦代印章印麵大多施以界格,布白平和充實、簡約質樸而又天真爛漫,特別是秦代私印在兼有規矩的基礎上又不被其所束縛,較當時的官印而言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就整個秦代印章而言,是先秦古璽由自由不拘走向統一的重要過渡階段。到了漢代,作為國之重器,印章在兩漢四百多年的綿長時間中,不斷發展,登上了篆刻藝術的第一座高峰。西漢時期官印製度承襲秦製,將秦代摹印加以發展,形成了以繆篆入印的風尚。西漢官印采用白文無界格的基本形式,其後曆經新莽改製,東漢回歸,其形製雖有改動,但就其風格而言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沿襲了西漢以來正大莊重、敦厚典雅的藝術風格,而秦漢印也被後人奉為治印之圭臬。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兩漢印章中,急救一類印章的出現為漢印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在遵循兩漢時期莊重敦厚的大的風格前提下,不為字形甚至邊框材料規格所限製,每有奇氣,靈活生動,為後人特別是近代人治印提供了鮮活生動的範例。三國至隋,實際上仍屬漢印之列,其印製大多沿襲漢製,但由於戰爭導致的文化差異與地方性局限,漢印中的磅礴大氣已不多見,無論形式亦或是印麵處理皆多具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