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法鑒賞

一、篆刻藝術鑒賞的基本方法與審美標準

字體:16+-

印章一道,始於殷商,興於秦漢、盛於明清。篆刻印章的鑒賞,簡言之,宋元以前以時代論風格,明清以後以流派論成就,重在個人風格。作為篆刻藝術欣賞的前提,我們應遵循“深入淺出、溯流求源”的法則。我們所欣賞的篆刻藝術,從表麵上、視覺上感受到的是一枚枚朱紅的印跡,然而它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淵源,它集中表現了中國書法、印學學理、特殊的材質等諸多內容,而後由有著較高的傳統藝術修養以及印學修養的人充當主體,使這種形式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審美行為。透過印章的表麵,體現出中國藝術家博大精深的審美精神與審美情感,輻射著中國藝術之魂。所謂深入淺出,就是要先從識別中國古文字起,特別是識別篆書字體、結構,觀摩陶器花紋、銅鼎器銘文、秦磚漢瓦、封印、竹簡、碑文、古璽等作為提高欣賞能力的知識積累,培養藝術欣賞的興趣。因為印章的出現,最初並非因為可愛好玩,而是因為有用。從殷商交換的憑證,到秦漢時代政治權力的標誌,它的功能是實用的。唐宋之際,收藏風興起,於是出現了鑒藏印、齋館別號印等,印章似乎躋身於審美領域了。印章發展到明清之際,形製日趨完善,但篆與刻還是有分工的。明代文彭的出現,起到開啟由藝術家代替匠人時代的作用,自篆自刻,跳越了藝術創作的龍門,悠然騰身於詩、書、畫之間,在操作上完成了從篆到刻一氣嗬成的直接創造;在性質上實現了從實用到賞玩的價值轉換,從此,篆刻以純藝術的身份參與到我國的審美曆史中。可以這樣認為,印章的曆史,始於殷商;印學的曆史則始於明代的文彭。文彭之後,我國的藝術領域中才有了一個新的獨立學科——印學,方才有眾多的癡迷耕石的篆刻家,使印章這古老之樹春意盎然。既然篆刻進入到藝術領域中,那麽它的藝術價值就必須具有欣賞性,即“可耐玩”。一方好印必定要“耐玩”才行。而“耐玩”的東西不僅要美,更要有“氣味”。繪畫求“氣韻生動”,而印將“氣”“韻”都落實到“味”上。具體的講落實到篆與刻的兩個過程之中,我們欣賞一方印章,不在乎是閑章還是官印,不在乎是吉語印還是鑒藏印,關鍵在於印文、章法、刀法這些要素,因為由此可見到作者的天賦與修養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