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時期,士民習書之風甚盛,自西漢末期,不斷地湧現出知名書法家引領一時之風氣。特別是漢桓帝、靈帝以後,書家更是逐漸形成了一些群體和流派。從書法家的生平、藝術風格、藝術觀念角度,我們大致可以將其劃分為三大種類:士大夫書家、西州書家以及鴻都門學書家。其風格主張各異,為兩漢時期的書法藝術的繁榮興盛、書法理論體係的建立以及書法藝術化的進程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受漢代選官製度以及書法教育的影響,書法越來越被文人士大夫階層所重視,特別是東漢中後期,士族階層中開始湧現出一大批頗有建樹的書家,並且筆法授受,一門相傳,開創了之後魏晉時期世家大族愛好書法的門風和世不替業的傳統。其傳承方式以家族式為主,其風格較其他兩者更加豐富多樣,代表人物有:揚雄、陳遵、劉睦、曹喜、杜操、崔瑗、崔寔、張超、蔡邕、王次仲、劉德升、邯鄲淳等。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書家大多具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和文字學基礎,因此這一批書家除了在書法創作上卓有建樹外,在理論研究方麵尤為突出,而其經濟條件的優渥,使其在進行書法創作時很少帶有功利的色彩,這亦是其共有的一大特點。
東漢靈帝劉宏於光和元年(178)設立鴻都門學專習辭賦書畫,培養出了一批技法嫻熟的書法人才,其代表人物有:師宜官、梁鵠、毛弘等,因其特殊的官學性質,其書寫的裝飾性、實用性要遠遠高於其藝術性,導致其中書家大多主要擅長鳥蟲篆與八分書,因此受到當時士大夫書家的排斥與反對,而其程式化的書寫方式也伴隨著書法藝術性的凸顯和書法理論的不斷完善被世人摒棄,逐漸淹沒在曆史中。
在書家逐漸湧現的兩漢,有一批書家尤為引人注目,即東漢末,舊京長安以西,以張芝為代表的草書書家,他們具有統一的藝術追求、鮮明的地域性以及曆史沿承,從而成為了中國書法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法流派,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