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法鑒賞

三、兩漢篆書的發展及欣賞

字體:16+-

漢承秦製,兩漢時期特別是西漢,小篆仍是重要的應用文字之一,直至東漢以後才逐漸被隸書取代,但在許多特殊的重要場合仍然被使用著,因而兩漢對小篆書來說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時期。其書跡遺存主要有:碑刻、碑額、銅器銘文、磚文和瓦當、墨跡等。

兩漢篆書,無論碑刻、銘文亦或是磚瓦、墨跡都表現出有別於秦的風格特色,受到字體轉型期的時代影響,兩漢篆書在基本保持了秦代遺留下來的字法的基礎上,其字形、結構以及筆畫的起始、承轉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隸書書寫的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王莽時期,試圖恢複小篆,因而其間出現了不少製作精美、書寫嚴謹的銅器銘文作品,如《新莽銅量》《新莽銅衡桿》《始建國銅方鬥》《始建國銅撮》和《始建國尺》等。兩漢時期篆書碑刻有變秦刻石書風的雍容渾穆為用筆酣暢、書風流美寬博,西漢時期的篆書石刻,如《魯北陛石題字》《況其卿墳壇刻石》《上穀府卿墳壇刻石》雖然體勢較開闊,但還是相對典型的小篆。東漢以後,碑刻大興,而小篆的地位已經被隸書取代,因而小篆碑刻並不多,大體上形成了三種風格:用筆工致遒麗的《袁安碑》(圖5-3)、《袁敞碑》;有純用隸筆作篆,方折勁健、蒼拙恣肆的《祀三公山碑》;有變其用筆方中寓圓、茂密渾勁、醇厚華滋的《嵩山少室石闕》《開母廟石闕》等。

圖5-3

兩漢時期,特別是到了東漢,隸書大興,但篆書仍被作為正式書體保留,因此在許多正式的書寫上仍使用篆書,其字數雖然不多,但麵目新異,美不勝收,給當時已經十分繁榮的書壇,又增添了不少的光彩。有書風流麗俊美,用筆瀟灑遒勁的《鄭固碑額》;有書風麗逸奇古,結字寬展姿媚,疏密不拘的《西嶽華山廟碑額》;有用筆婉逸不拘,結字巧麗多姿的《趙寬碑額》,書風與《相景君碑額》《西嶽華山廟碑額》類似,但又各具特色;有將書體發展為逸麗高妙,左右架勢,巧中寓拙的《張遷碑額》(圖5-4);有用筆遒勁靈變,結字奇麗方逸,融隸於篆的《相景君碑額》;有用筆方中寓圓,勁直挺健,結字端莊方勁,摻用隸法的《鮮於璜碑額》;有用筆剛中帶柔,轉折方中寓圓,結字融隸於篆,字形長短隨筆畫繁簡結體,書風端莊姿逸、遒健流暢的《韓仁銘碑額》等。其中還有《白石神君碑額》《孔廟碑額》等各種不同的書風各具特色的漢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