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法鑒賞

二、秦代石刻小篆

字體:16+-

從中國書法發展的角度看,秦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冊的。所謂小篆當以秦刻石為代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鞏固統治,加強影響,他帶丞相李斯和百官巡視各地,刻石記功,以頌揚他廢分封、立郡縣、統一中國的曆史功績,從而留下了珍貴的秦代刻石,相傳為丞相李斯所書。秦始皇東巡刻石多已殘毀佚亡,今所存者僅《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雖已殘毀,但秦篆麵目尚存,而《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均為後人翻刻,僅存字形格局,而神意俱失。

《泰山刻石》(圖5-1)也稱《封泰山碑》,是秦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刻石。刻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頌詞144字,二世詔78字,共計222字。李斯手書。碑石四麵環刻,書體為小篆,今存10字。字形結構長形,整齊一致,運筆流暢飛動,轉折處柔和圓勻,風格優美,生動有力。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書法嚴謹渾厚,平穩端寧;字形工整勻稱,修長宛轉;線條圓健似鐵,圓中寓方;結構左右對稱,橫平豎直,外拙內巧,疏密適宜。

圖5-1

圖5-2

《琅玡台刻石》(圖5-2)刻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秦始皇下泰山南登琅玡山所刻,今藏中國曆史博物館。四周環刻,剝蝕嚴重,僅存兩麵13行86字。清代書法家楊守敬在《平碑記》中評價道:“嬴秦之跡,唯此巍然;雖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氣自在,信為無上神品。”以上諸碑一般學者認為為丞相李斯書寫的小篆,充滿雄強渾厚之氣。筆畫停勻,提筆疾過,圓渾而遒健;結體平穩,上密下疏,沉著舒展,筆法舒展、線條修長若玉箸,所以後人又稱其為“玉箸篆”。

除刻石之外,秦代小篆還銘刻在秦虎符上。如《陽陵虎符》,銘文是極精美的小篆,筆道圓勻,筆力雄健,對稱均衡,結法謹密,更兼字畫錯金為之,燦燦金光,眩人眼目。《新郪虎符》也是筆道圓融,結體嚴密,字體風格屬於秦係文字,精美異常。這類小篆更多方筆意味,而精美嚴謹不亞於李斯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