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是怎樣看待死亡的
英國哲學家羅素(享年98歲)在《怎樣度過晚年》一文中提出,老年人恐懼死亡是沒有出息的;並提出克服恐懼死亡的辦法。他說:“一些老人常常在死亡的恐懼中過活,這要是放在年輕人身上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們還沒有享受到生命所能帶來的全部樂趣。但這要是出於嚐過人生酸甜苦辣的老人身上,出於已經完成了自己使命的長壽者身上,他們卻也夠卑鄙沒有出息了。克服這種心理的最好辦法——至少對於我們是如此——就是使你的興趣漸漸廣泛而博大起來,自我之牆一點一點地倒塌,直到你的生命慢慢融進無限的宇宙之中。”
羅素還形象地描述了勇於承受死亡的心理:“一個人的生命曆程應該像一條河,一開始涓涓細流,在狹窄的堤岸間進行,衝過岩石,跳過瀑布;其後,水量增大,堤岸後退,流速湍急;最後,沒有明顯的停頓,匯入大海,毫無痛苦地失去自我之軀。”他還聯係自己說:“雖然眼下我還能幹些事,我卻也並不討厭長眠,因為我知道,他人將會接過我不能再幹下去的事情,而且我對已經完成的工作也感到心滿意足。”
老年人如果像羅素那樣看待人生,對死亡就能勇於承受,無所恐懼。
(資料來源:http://www.kmybxx.com/post/9817)
任務二 分析老年人對待死亡的不正確觀念,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生死觀
情境二中的周有光先生是如何看待死亡的?他有哪些想法可以被其他老年人所借鑒?周有光老先生的生死觀會對他的臨終心理產生哪些影響?什麽是科學的生死觀?如何幫助老年人樹立科學的生死觀?要回答這些問題就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科學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