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抒情性幼兒文學作品範疇
幼兒欣賞抒情性文學作品,主要是兒歌和幼兒散文。兒歌(童謠)是采用一種簡短的詩歌形式來反映自然和生活中的情趣。散文則是一種著力關照內心世界、抒發主體情思,以真實、自由為核心,適合兒童閱讀與欣賞的文學樣式。[2]抒情性作品,主要是通過抒情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情感或審美。
二、抒情性幼兒文學作品特點
抒情性文學作品是一種抒寫作者的情緒感受以與讀者進行精神對話的文體,所以特別強調個性化和個體情感的抒發。它在寫作上相當自由靈活,表現在選材上極為寬泛,在文章的結構上極為自由。抒情文學的具體特點,請見本書第三章幼兒散文中的“散文特點”。
三、抒情性幼兒文學作品的功能
抒情性作品,除了抒發一定的感情外,對幼兒還具備一定的特殊教育價值,主要是通過作品中的文字或圖畫創設一種意境,來含蓄地表達和實現對幼兒的引導及啟迪。
(一)道德的啟發
在教育中,為了傳遞一種重要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借助文學作品來傳遞道德內容會更容易被幼兒接受。例如在傳遞“友善謙讓”的道德觀時,完全可以借助趣味童謠,[3]來實現對幼兒的道德傳遞。
盆和瓶
左手一隻盆,
右手一隻瓶,
盆和瓶一起響。
不知是盆碰瓶,
還是瓶碰盆?
如今的幼兒,多是獨生子女,是父母長輩心中的無價珍寶。在家中的自我和權威心理和行為,不免會讓幼兒不知不覺地移植到集體生活中。因此,集體生活中的許多“小磕碰”,就成為幼兒吵鬧的“導火線”。此時,可以將幼兒被動接受的“說教”,通過上述的小童謠,轉化為主動的發現和感悟。在文字中,幼兒可以發現“相互摩擦”是生活的必然。因此,“謙讓”和“友善”的道德準則就通過一個小童謠播種到了幼兒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