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聽、說、讀、寫全麵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素質全麵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談,講話有禮貌;注意傾聽對方談話,能理解日常用語;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聽懂和會說普通話。通過考察近幾年歐美發達國家的幼兒語言教育發現,圖畫書教學正日益成為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的新興教學資源與手段。
一、圖畫書為幼兒口語發展提供了絕佳的資源
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首要任務,是要培養幼兒正確說普通話。心理學研究表明,學前期是語音學習的關鍵時期。4歲左右的幼兒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語音,其中3~4歲是語音發展最迅速的時期,語音發展呈現擴展的趨勢,也就是說,幼兒能逐漸從不會發清晰音節的語音,到掌握越來越多的語音。而到4歲以後,幼兒的發音機製逐漸定型,再想學其他不同的語音就容易有口音了。因此,4歲之前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時期。針對4歲之前幼兒學習普通話所需要的語言材料,必須依據幼兒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語言優美、淺顯的圖畫書可以為幼兒學習普通話提供絕佳的腳本。日本圖畫書《換一換》,講述了一隻小雞與不同的小動物交換聲音的故事,在一次次奇妙而有趣的聲音交換中,幼兒可以聽到講述故事的老師發出不同動物的聲音,這對幼兒掌握象聲詞的正確普通話發音提供了一次愉快的體驗。
二、圖畫書成為複述故事的重要內容資源
複述故事是幼兒園故事教學的重要形式。教師在向幼兒多次講述故事後,要求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按照故事原文複述或者按照自己的語言複述出故事內容。幼兒通過複述可以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加強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從而促進幼兒語言、思維與記憶的發展。研究表明,幼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成人的鼓勵至關重要,如果成人對幼兒學習語言時的吃力表現出不滿,就會影響幼兒說話的意願,也會讓幼兒對他人的表達沒有興趣傾聽,這樣便會使交流中斷,嚴重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因此,複述故事教學中對故事的選擇顯得非常重要,如果是幼兒不能太理解的故事,文字生澀難懂,情節過於複雜,那麽幼兒在複述故事時就會出現困難,從而影響語言的表達。如果老師沒有意識到故事太難,而將幼兒不流利的表達歸咎於幼兒自我語言學習能力的遲鈍,就會給幼兒心理帶來壓力,進而影響幼兒語言表達的欲望與需求。複述故事教學中所選擇的故事必須具備幾個特點:人物少,情節簡單有趣,句子結構簡潔,同一個句子或者同一種語法結構的句子不斷重複出現。為幼兒所創造的圖畫書大多都具備這些特點,以日本著名畫家創作的經典幼兒圖畫書《鱷魚怕怕牙醫怕怕》為例予以分析。圖畫書講述了一隻長了蛀牙的鱷魚怕見牙醫,牙醫也怕見鱷魚的有趣故事。在短短30多頁的故事中,幾乎每一張跨頁左右兩幅圖下配的文字都是一模一樣,這是作者的精心設計。比如10~11頁,左邊畫麵是鱷魚望著牙醫的椅子,怯怯地想:“我一定得去嗎?”,右邊畫麵上椅子旁的牙醫半睜著眼睛,害怕地嘀咕道:“我一定得去嗎?”在補完牙後,左邊的鱷魚向牙醫彎腰道謝:“多謝您啦!明年再見。”右邊畫麵的牙醫也彎腰回謝道:“多謝您啦!明年再見!”同一句話兩個不同角色用不同的口氣重複念出來,這給聽故事的幼兒不僅提供了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而且能讓他們很快理解故事大意,複述出故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