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來,隨著各地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的高等教育也逐步從“精英型”向“大眾型”轉變,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工作壓力也不斷提升,導致在職場中,難以正確解決理想與工作現實的矛盾,人際關係緊張、情緒障礙等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暴露出來。可以說,職業心理素質的高低,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更重要的是還會影響到他們的職業生涯,所以職業心理素質是不容忽視的一種職業素質。
5.3.1 職業心理素質的內涵
關於職業心理素質的界定,目前學術界有兩條途徑,一條途徑是從心理素質的角度,把職業心理素質作為人的心理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於人的心理素質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的,將外在獲得的刺激內化成穩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並與人的社會適應行為和創造行為密切相關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在職業領域就表現為相應的職業心理素質,因此職業心理素質可定義為人的心理素質在職業行為上的表現和個體心理素質對其職業生活的適應性程度,它強調職業心理素質是人的心理素質在特定職業領域的具體化。另一條途徑是從職業素質的角度,把職業心理素質作為職業素質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此觀點認為,職業心理素質既包括與個體的個性傾向相關的職業需要、興趣、態度、習慣等心理品質,也包括直接影響勞動效率與成就水平的智力因素,比如個體的知識、能力等。因此,職業心理素質是指個體順利完成從事職業活動所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
每一種職業對人們的知識結構、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通過各種手段積極提升大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幫助他們順利就業。這不僅關係到大學生的自身成才、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還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