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引言
大學生作為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群體,抑鬱障礙是最為常見的問題之一[1]。大學生的抑鬱障礙表現為抑鬱情緒、抑鬱症狀和抑鬱性神經症三種類型[2],反映了個體抑鬱的不同水平層次。由於抑鬱症狀的個體感受較抑鬱情緒更確切,對抑鬱症的早期識別和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何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和合理改善其抑鬱症狀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課題。所謂抑鬱症狀(Depressive Symptoms)是指個體體驗到的悲哀情緒,主觀的負性情緒體驗是其核心成分,具有許多身心不適症狀,並伴有社會性發展不良等特點[3]。將負性情感體驗轉化為正性情感體驗是改善抑鬱症狀的關鍵,重視情感體驗滲透在抑鬱症狀的幹預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
音樂作為一種與人的情感體驗聯係最緊密的藝術形式,正是通過自身獨特的方式對人的身心產生著巨大的影響[5]。音樂的意義既來自對客體聲音特征的模仿和對某種特定心情的營造,也來自音樂之外的聯想,以及音樂中時而緊張有力、時而輕快放鬆的節奏所激發的情感響應[6],可利用此效應來積極調適人的情緒問題,促進個體身心健康的健全發展。由於大學生群體具有較紮實的綜合知識基礎、較強的理解領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音樂較為熱衷,接觸較頻繁,也較容易接受和理解音樂。因此,利用音樂的審美心理效應為大學生抑鬱症狀的幹預提供了新的思路。已有研究中,以音樂作為幹預手段的實施方式有欣賞、演奏和創作等形式。音樂欣賞作為人類長期演化形成的行為[7],最具移情和頓悟效應,在具體的實施中效果最好[8]。故本研究嚐試利用音樂審美欣賞(Music Aesthetic Appreciation),強調作為審美主體的欣賞者從審美而非技術或實用的角度去欣賞音樂並進入音樂審美心理的範疇,通過對音樂美進行更準確化、更心理化和更深層次的認識理解和情感體驗,進而弱化負性情感體驗,誘發獲得正性情感體驗,達到改善抑鬱症狀、保持身心和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