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美育效應

2.7 藝術教育對高等師範學生審美素質發展的影響

字體:16+-

2.7.1 引言

教師教育是以培養基礎教育教師為目標的教育,其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1]。現代社會和教育發展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要求,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聲筒”,而是完整個性的塑造者和心靈的培育者。審美教育是人類完善自身、造就完善人格、實現“優美的靈魂”的人類工程學[2],所以審美教育對於實現新課改具有重要意義。實踐中發現,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塑造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審美觀念實現的,因此,要做到教師素質的審美化要求,需要將審美教育納入高等教育體係中,並使之成為高等師範教育的目標之一。

廣義的審美教育是對一般生活實現審美超越的教育,但是在高師教育中,“審美化”教育缺乏可操作性,因為人們對一般生活的審美化是人的審美素質達到一定程度後的自我超越,其缺乏具體規範的教育形態素質。不過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現實物態化和主要媒介[3],因此,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這主要是由藝術本身的特性和規律決定的。一方麵,藝術是審美活動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麵,藝術教育本身是一種可操作的教育形態,在培養人的審美認知能力,促進人的全麵發展方麵具有獨特的作用[4]。由於基礎教育的主客觀條件限製,如學校並未重視審美教育、學生其他課業負擔過重等,目前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審美素質不高[5],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一是缺乏審美態度。審美態度是人對待生活的一種超功利的主觀方式[6]。目前高師學生普遍存在的是極端功利化的心態,這不利於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以及精神追求。二是缺乏審美能力,包括審美感知、審美想象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它是一種心智可能性。目前高師學生的審美能力隻存在對美的主觀追求,無法進行心智操作。三是審美趣味的價值消解。審美趣味是指個體審美心理的指向性和主體對審美客體的選擇性[7],是心理素質的重要建構因素,也是實現理想化人格和德、智、體、美全麵發展的內在動力。然而,由於消費時代的到來,審美趣味容易變得低級和庸俗[8]。目前高等師範院校對審美教育的認識是十分明確和深刻的,一些師範大學如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並)、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都已開展了多方麵的教育探索和實踐,並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就全國範圍來看,高師院校的審美教育大多停留在學生的課外文娛活動上。其中存在的問題就是缺乏對審美教育的途徑和方式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