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美育效應

2.6 “高校美育”對大學生審美欣賞能力發展的影響

字體:16+-

2.6.1 引言

審美是人類特有的屬性,具有意識性和對象性的特征。生活中有美的事物存在,就必然會有審美活動的存在。審美教育則是審美活動的延伸,比審美更具目的性、係統性。美育是一種教育手段和方式,它以培養人的審美情趣、塑造人的審美意識、增強人的審美能力,及滿足人的審美需求為目的,是人類不斷自我完善、達到身心統一和諧、精神得到升華的重要手段[1]。審美素質是現代人必備的全麵素質構成之一,並且往往是全麵素質的綜合反映。由於審美素質(審美欣賞能力、審美表現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與德、智、體、勞多方麵素質都有內在邏輯聯係,所以其培養與發展也自然對多方麵素質的共同協調發展有著重要的、積極的影響。

審美欣賞能力主要表現為審美感知能力、審美記憶能力、審美直覺理解能力、審美情感體驗和審美評價能力等方麵。以往研究表明,審美欣賞能力能夠對個體的多個方麵產生積極的影響,與生態幸福感正相關[2]。審美教育對小學生、中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的發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3]。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高校美育的幹預課程,探討美育對大學生審美欣賞水平發展的影響。

目前涉及美育問題研究及美育實施的研究者大約有三類,其一是原哲學係和中文係的美學教師和研究者的“美學教育”[4];其二是原音樂、美術和中文係的文藝理論教師及研究者的文學藝術教育[5];其三是原高校的德育教師和輔導員從人的社會性教育角度,結合美的知識,講人的外在美和內在美的修養[6]。這三類審美教育的思路和方式分別從不同角度推進了高校美育的實施,都存在某些局限性。研究或者重各種美的欣賞,或者重文學藝術美的欣賞,或者重社會美的欣賞,但缺乏一個高度的全方位的立意和構架。歸根結底,這是由於對美和美育本身的認識缺乏一定高度和深度。本研究設計並實施了第四種高校美育的思路、方法與模式,旨在構建一種全麵的審美教育。這種教育不再僅僅是某種領域的美的欣賞教育,而是關於人及人生在一切領域的活動過程及活動結果的審美欣賞、審美價值觀、人生理想的教育,即人和人生最高境界的教育[7],是把美的眼光朝向自我,再朝向社會,引導學生用美的規律來塑造自我和追求人格完美的教育。本研究旨在通過實施這樣的美育來考察美育促進學生審美素質發展的具體效應,以期為學校美育實踐提供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