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由導論和七章正文組成。導論部分介紹全文的理論立場,提出對白馬人舞蹈研究的意義所在。第一章“何為白馬人:爭論、博弈與自稱”,從白馬人的稱謂入手對這一族群予以闡釋,通過對白馬人族屬爭論的梳理與分析,結合白馬人自己的觀點與態度,呈現出一個爭議與訴求共存的少數民族群體。第二章“走進白馬人:村寨、記憶與生活”是對白馬人所生活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描繪,聚焦在文縣白馬人的口頭記憶與日常生活中,為理解白馬人的舞蹈提供一個整體的文化背景。第三章“跟著白馬人認識白馬舞”以第一次田野經曆為文本,在訪談與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當地人的口述來認識白馬人的舞蹈,在這一實踐過程中體現出當地人對自己舞蹈的態度、認知與情感。第四章“不同的村寨共同的舞蹈”呈現年節期間文縣白馬人各村寨的舞蹈活動,在對文縣白馬人的舞蹈進行全景式掃描與整體性呈現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細節性的描述,來呈現白馬人的舞蹈在文縣各個村寨的具體場景下被如何實踐,以及當地人對其實踐如何進行解釋,以此鮮活地呈現出舞蹈在生活場景中的結構性與個體能動性。第五章“形態分析與意義闡釋”,對文縣白馬人的“火圈舞”、“池哥晝”和“麻晝”進行舞蹈身體語言解讀,通過外部的形態分析與內部的意義闡釋揭示白馬人舞蹈所承載的族群文化的意義和象征。第六章“舞蹈中的認同與表征”進一步探討白馬人舞蹈所體現出的族群認同。在白馬人內部,通過舞蹈體現出的村寨認同更為強烈,但也被包含在“白馬人”的意義體係之下,裂變式的形態特征與聚合性的意義結構共同體現在文縣白馬人的舞蹈中,也以此建構起族群的內部邊界;同時在與外界有更多接觸與互動的今天,各村寨的人們也在不斷塑造並凸顯著作為白馬人的特征與文化,這一過程中舞蹈被賦予了更深遠的意義。第七章“白馬人舞蹈的現狀與思考”在對上文研究進行總結與歸納的基礎上,以白馬人的舞蹈為起點,對今天民族舞蹈、民間舞蹈的認識與實踐進行梳理。當我們把白馬人的舞蹈置於已有的認識與實踐體係下時,所麵臨的模糊、尷尬,甚至是解釋不清的現實,則能夠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