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生產與日常生活
文縣白馬人大多都住在高山頂上,以前外邊的人要進入白馬村寨實屬不易。從外部來看,白馬村寨地勢險要,環境惡劣,生活艱苦,但是當來到村寨與當地人一起生活便知道山上的生活比要想象中富裕。“靠山吃山”自然是當地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山上野菜豐富,生長著各類莧菜、蕨菜,還有當地特有的老鷹菜,春夏人們在山上挖來野菜洗淨曬幹後放到冬天吃。熊貓、金絲猴、盤羊、野豬、野羊、錦雞、山雞等許多野生動物都生活在周圍的山林裏,人們常在冬天到山裏去打野雞、野豬。草坡山的一位大姐告訴我:“我們小時候還經常見到大熊貓,當時也不知道是珍稀動物,大熊貓常來村子裏,來了就吃莊稼,有時還跑到家裏去。那時候不知道,有的人說見到大熊貓不好,大家還很忌諱。後來大熊貓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了,就再也沒有見到。”入貢山村支書回憶:“(一九)八幾年村裏來了隻大熊貓,就扒在我家下麵的坡上受傷了,大家一起把它拉上來,在村裏住了幾天,把傷養好了才走。”雖然狩獵也是當地的一種經濟方式,但長期住在山裏的白馬人與自然達成了一種平衡關係,狩獵隻是用於補償農業,並不會肆意濫殺,更沒有以獵殺珍稀動物謀利。近些年這一帶都被列為自然保護區,禁止打獵,獵槍也被沒收了,狩獵的生活方式基本從白馬人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如今不僅不能狩獵,反而受到野生動物的攻擊,野豬經常跑到地裏吃莊稼,種的土豆、玉米沒等收獲就被毀壞了。
今天這裏還是以農業經濟為主。白馬人的村寨都建在陽麵的山頂上,陽光十分充足,遇到幹旱,就拿著鑼鼓架子到山頂的山神廟求雨,對此當地人很有經驗“隻要心誠一求就下來”。充足的日照、豐沛的雨水使得這裏糧食產量很高,每每談到這一點時當地人都自豪地說:“我們這裏糧食吃不完的!”小麥、玉米、土豆、黃豆是主要的農作物,附帶種一點蕎、燕麥和青稞。一般每家都有兩塊地交替著種包穀和小麥,中間有空閑還可以插一種季蕎,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實際上當地的耕地麵積並不大,像入貢山、草坡山這樣大一點的村寨全寨也就600多畝地,小一點的村寨也就二三百畝地,平均每家還不到10畝,一般來說至少每家兩塊農田一塊菜地,這樣下來每塊地的麵積可想而知。雖然麵積不大但糧食產量足夠生活,也正因為山上的收成好,山下幾家漢人也搬遷上來,像入貢山的楊家從井家壩搬上來,張家從清水坪搬上來。2012年6月考察期間往返於草坡山和入貢山,月底正值收麥子的幾天雨下得特別大,麥子基本上都長芽了,大夥趁著沒下的幾天一起把麥子搶收回來,可是已經不能吃了。看著院子裏堆起來長了芽的麥子,大夥顯得無奈但也還比較淡然:“那也沒有辦法,人不能吃就喂豬,也不是完全沒有用處。”入貢山白馬村寨的支書告訴我,他們每年收來糧食後先放著,當年吃前年的,家裏總有餘糧,再加上有兩塊地交叉著種,遇到像今年這樣的情況不至於餓肚子。想必這也是長期以來應對“靠天吃飯”的一種策略。除此之外,今天每家幾乎都有出去打工的人,賺來錢補貼家裏,也能夠緩解像今年這樣的“天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