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全麵創立唯物主義曆史觀,必須找到一個正確的出發點。《德意誌意識形態》的一個巨大成就,就是徹底批判了費爾巴哈抽象的人和施蒂納的“唯一者”,科學地闡明了唯物史觀的前提,揭示了物質資料生產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究竟什麽是馬克思主義的出發點,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以為要比較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區分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弄清出發點的含義。
就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來說,存在兩種關係:一種是主體的認識在何種程度上反映了客體,即在主體的認識中是否包含不依賴於主體的客體內容。要真正正確地反映現實,必須從客觀對象出發,盡可能客觀地把握對象自身發展的規律。這屬於事實判斷。另一種是主體為什麽認識客體,這種認識在何種程度上符合主體自身的利益與願望。這屬於價值判斷。前一種要解決的是客觀對象“是什麽”,後一種要解決的是“為了什麽”。這兩者之間有聯係,但也有區別。符合主體自身利益與願望的判斷,不一定都是科學的判斷。
就人類來說,任何一種認識都與自身的利益不可分,或者說都是為了人類自己。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也如此。不同的是,自然科學沒有階級性,它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之間是一致的;而在對社會的認識中,價值判斷滲入到事實的認識,為了狹隘的階級利益,往往會掩蓋事實,歪曲真理。而隻有馬克思主義才達到二者高度的一致。
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是適應無產階級鬥爭需要的。就馬克思主義的目的來說,它當然是為了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解放。由於無產階級利益與社會發展規律的一致性,這個目的本身成為馬克思能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它之所以是科學理論的根據。馬克思主義要成為科學,必須正確地反映曆史規律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