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向曆史的深處:馬克思的曆史觀研究

前言

字體:16+-

人類在改造世界中探索著其中的奧秘,無論是自然領域還是社會領域都是這樣。人類思想史上的許多發現,猶如夏夜的群星,閃爍著智慧的光輝,其中最明亮的一顆,是馬克思創立的曆史唯物主義。它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開了長期覆蓋在社會機體上的帷幕。無怪乎恩格斯於1883年3月17日站在生死與共的亡友墓前發表著名的悼亡演說時,突出地評價了馬克思創立唯物史觀的劃時代的曆史功績,譽其為馬克思一生中的第一個偉大發現。

馬克思主義是包括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內的統一整體。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唯物史觀確實集中而鮮明地表現了馬克思的獨創性和突出貢獻。辯證法和認識論的某些原理,可以在馬克思的先驅者們那裏找到初始形態:古希臘就出現了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而且黑格爾在曆史上第一次以唯心主義形式闡述了辯證法的基本規律,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和費爾巴哈則確立了本體論和認識論的唯物主義原則。在社會領域則不同。盡管人類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而且有某些唯物主義觀點的萌芽,但從總體上說都是唯心主義的。在社會曆史領域中不像在自然領域和認識領域那樣,可以通過倒轉、剔除、清洗、補充來形成新的理論,而必須通過總結全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重新研究曆史和現實,揭示從未被發現過的曆史自身的規律。從被繁蕪複雜的意識形態、動機和偶然性層層包裹的曆史表層走向曆史的深處,是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

社會科學完全可以成為像自然科學一樣精確的科學。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定性準確,即對曆史的宏觀規律有一個科學的理解。社會有機體不同於生物機體,它有自己特有的規律。社會中的各個係統雖然有自己的特殊結構和功能,但它們相互聯係,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把握社會發展規律,不分析社會現象的性質和複雜的因果關係,就根本不可能認識社會。但人類對社會的認識不能停留在定性分析上,凡是有可測定量的地方應該進行定量分析。隨著世界範圍內科技革命的興起,係統論、控製論、信息論,以及數學方法滲入社會科學領域,為精確把握社會現象量的規定性提供了條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相互滲透是一種進步趨勢,哲學工作者應該麵向世界,麵向當代,總結科技革命的新成果。自然科學的成就,不會降低而隻會更加豐富和證實唯物史觀的科學性。任何自然科學方法都不能取代唯物史觀。實證主義和經驗主義的方法,曆史證明是不可取的。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