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學發展來看,發現並且不斷加深對人在曆史中的作用的認識,是史學不斷進步的表現,也是人文精神在史學中得以確立和不斷發揚的過程,曆史是怎麽運動的,誰在支配著曆史的命運?曾經有過種種解釋,有一種很古老的解釋,認為是“天命”決定的。經過漫長的曆史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客觀的曆史運動不是天命決定的,是人事決定的。從我國曆史上看,在西周以前,人們都認為社會曆史是天命決定的。西周以後,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逐漸認識到:人世間的這些事情,善惡、治亂、盛衰,是由人自身決定的。這種思想經曆了漫長的道路。到了西漢司馬遷的時候,他繼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真正認識到了人在曆史中的作用。他的偉大之處,不僅認識到了這一點,而且還用他的《史記》這部書把他認識到的這個思想非常有分量地反映出來。《史記》是一部以人物為中心的紀傳體史書,它的本紀是寫帝王;世家是寫諸侯和特殊的人物,比如,孔子、陳涉;更多的部分是列傳,寫了各階層代表人物。這在中國曆史學的發展上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就是說司馬遷不僅認識到了人在曆史中的決定作用,而且在曆史著作中表述出來了。在公元前一世紀前後,司馬遷完成了這樣一部不朽著作。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讀一讀《史記》的《太史公自序》,它就是《史記》的最後一篇。他為什麽要寫七十列傳。我們知道曆史中出現過多少人啊,在這麽多人中,哪些人要寫到曆史書中來,曆史學家是有選擇的。司馬遷用什麽標準來寫,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我想引用他的幾句話:“扶義倜儻,不令己失時,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3]什麽意思呢?扶義倜儻,是說要做一個正直、又很瀟灑的人。不令己失時,是說要有見識,能夠看清時勢,不讓自己錯過曆史機遇。第三句話,就更有分量了,“立功名於天下”,是說有一種責任感。他把這些人寫到《史記》的七十列傳中,我們想想這幾句話對我們是不是很有啟發。這樣一個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他為什麽這樣考慮問題,他這樣考慮對我們後人有什麽啟示?我想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