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進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近三十年史學演講錄(第十卷)

一、司馬遷和章學誠的理論貢獻

字體:16+-

司馬遷在中國古代史學的曆史理論方麵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而章學誠則是中國古代史學在史學理論方麵的總結者,他們在中國古代史學的理論發展上都有重大的貢獻。

(一)司馬遷在中國古代曆史理論上的主要貢獻

第一,提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命題。天人關係、古今關係,是中國古代曆史理論中的根本問題。前者探討曆史運動的主體,後者探討曆史運動的軌跡。

第二,全麵論述了人在曆史運動中的中心地位,評價了各階層代表人物的作用,奠定了中國古代史學的人本主義基礎。

第三,回答了曆史運動的動力所在和客觀法則,認為曆史變化是“事勢之流,相激使然”,是“自然之驗”。

第四,提出了“稽其成敗興壞之理”的命題,把史學家總結曆史經驗的意識提到了更加自覺的階段。

此外,司馬遷的經濟思想、地理思想、民族思想等,都包含了豐富的理論成分。

(二)章學誠在中國古代史學理論上的貢獻

司馬遷和章學誠在理論上都是繼往開來的史學家,如果說司馬遷的主要貢獻在於“開來”,那麽章學誠的主要貢獻則在於“繼往”。當然,繼往開來本是不可以截然分開的。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要突出他們各自的特點。

章學誠重在“繼往”,這可以從他的“六經皆史”說看出來,他的一係列的史學理論見解也就由此而展開。

第一,繼承、發展前人的認識,提出“六經皆史”的論點,以史學論經書,擴大了曆史研究和史學研究的範圍。

第二,提出“史法”“史意”的區別,而尤重於對“史意”的闡發,即強調思想的重要。

第三,提出“撰述”與“記注”的區別,以“圓神”“方智”概括史學兩大“宗門”,意在劃分編和著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