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進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近三十年史學演講錄(第十卷)

二、史書要求結構之美

字體:16+-

中國史書講求體裁和體例,體裁是史書的外部形式,體例是史書的內部結構。大家知道,曆代史書,有編年體史書、紀傳體史書、紀事本末體史書,還有一種典製體史書。這都是史書外部形式上的差異。中國史書體裁上的豐富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這些不同體裁的史書,都顯示出它自身的秩序之美。編年體史書表現出一種時間上的秩序之美,某年某月某日發生什麽事情,按年月日記載,年和月之間還有時,就是春夏秋冬。編年體史書是按年代順序記載曆史,顯示了以時間為中心的秩序之美。《春秋》《左傳》《資治通鑒》,都是這樣的著作,它的最大的優點,就是什麽時間發生什麽事情,一清二楚,秩序井然。紀傳體史書以《史記》《漢書》為代表。紀傳體史書的這種秩序,一是按人物,從王侯將相到一般的人,按照人的身份不同這種秩序,同時,它又是按照事件、製度、人物這樣一種秩序進行的,所以它這裏麵存在兩種秩序,這是它的內部結構。它的外部形態,簡單地說是以人物為中心,其實紀傳體史書是綜合體。紀事本末體是記事件的原因、發展過程和結果的始末原委,顯示出事物的動態之美。這個秩序也是很清楚的,比如,《通鑒紀事本末》,它的材料都來自《資治通鑒》,但是《資治通鑒》是編年體,《通鑒紀事本末》利用這些材料把它歸納成239件大事,每一件事情從開始寫到結尾,各件事情又大致按照時代順序排下來,成為《通鑒紀事本末》四十二卷。這樣,我們要看曆史上的事件,就很清楚了。這是一個事情的始末原委,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去看它描述事物發展過程的美。典製體史書是寫製度,講製度文明,具體說來是記述製度的源流、沿革、演變過程,表現出源流變革之美。還有幾種史書表現形式,學案、史表、圖、評論等,我就不多講了。總之,體裁顯示出史書的外部形態的特點和差別,反映出它們各自的審美要求。內部結構稱為體例,顯示出一種結構上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