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思勰
筆法:韋仲將[1]《筆方》曰:先次以鐵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穢毛,蓋使不髯[2]。茹[3]訖[4],各別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齊,毫鋒端本,各作扁極,令均調平好。用衣羊青毛,縮羊青毛,去兔毫頭下二分許。然後合扁,卷令極圓。訖,痛頡[5]之。以所整羊毛中,或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複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痛頡內管中。寧隨毛長者使深,寧小不大,筆之大要也。
合墨法:好醇煙,搗訖,以細絹篩於堈[6]內,篩去草莽,若細沙塵埃。此物至輕微,不宜露篩,喜失飛去,不可不慎!
墨一斤,以好膠五兩,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雞木皮也,其皮如水綠色,解膠,又益墨色。可以下雞子白,去黃,五顆。
更以真朱砂一兩,麝香一兩,別治細篩,都合調。下鐵臼中,寧剛,不宜澤;搗三萬杵,杵多益善。
合墨不得過二月九月,溫時敗臭,寒則難幹。潼溶見風日解碎。重不得過二三兩。
墨之大訣如此。寧小不大。
本文節選自《齊民要術·筆墨》,(北魏)賈思勰著。萬安倫、都芃據《四部叢刊》本點校。
【導讀】
賈思勰(生卒年不詳),北魏著名的農學家,他的《齊民要術》是中國古代係統介紹農學的一部傑出著作,在中國古代科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對農業有獨到的了解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受家庭影響,他從小喜歡讀書,熱愛研究,並且他對於農業方麵的知識非常感興趣,喜歡自己一個人來到農田,對田地的植物進行研究。這也為他撰寫《齊民要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成年之後,他入朝為官,走上仕途,擔任的最高官職為太守。他在為官期間,曾到過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每到一地,他都會親自對農業發展進行調查,走訪農民,了解農業的具體情況,尤其考察和研究當地的農業技術和農具使用情況,以及是否有適應於當地的新的農業技術,有時也會向一些有經驗的老農請教,因此,他積累了大量關於農業技術和農業工具使用方麵的材料,這也為撰寫《齊民要術》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知識。中年以後,賈思勰辭去官職,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務農,並向一些老前輩請教農牧業經營的技巧,在故鄉開始了農牧業經營,在此期間,掌握了大量的農業生產經驗和農業生產技術,加上之前為官期間的積累,他在農牧業經營方麵做得很好,並將積累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來,從而使得《齊民要術》成為以後農業生產和發展的指導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