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出版原著選讀

【選文】 周易集解·係辭(上)

字體:16+-

李鼎祚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九家易》曰: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夬[1]本坤世,下有伏坤,書之象也。上又見乾,契之象也。以乾照坤,察之象也。夬者,決[2]也。取百官以書治職萬民,以契明其事。契,刻也。大壯進而成夬,金決竹木,為書契象,故法夬而作書契矣。

虞翻曰:履上下象易也。乾象在上,故複言上古。巽為繩,離為網罟,乾為治,故“結繩以治”。後世聖人,謂黃帝、堯、舜也。夬旁通剝,剝坤為書,兌為契,故“易之以書契”。乾為百。剝、艮為官,坤為眾臣,為萬民,為迷暗。乾為治,夬反剝,以乾照坤。故“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故“取諸夬”。大壯、大過、夬,此三蓋取直兩象,上下相易,故俱言易之。大壯本無妄,夬本履卦。乾象俱在上,故言上古。中孚本無乾象,大過乾不在上,故但言古者。大過亦言後世聖人易之,明上古時也。

本文節選自《周易集解·係辭》,(唐)李鼎祚著。萬安倫、劉蘇據文淵閣《欽定四庫全書》易類《周易集解》卷十五點校。

【導讀】

唐李鼎祚匯集前賢三十餘家注疏而成的《周易集解》,在易學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鼎祚,生卒時間不詳,新舊《唐書》及蜀誌均無傳。唐資州盤石(今四川境內)人,所著《周易集解》是現存最早的象數易學文獻,在易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除此之外,李鼎祚所著《平胡論》為討伐安祿山等人出謀劃策,進而被召為左拾遺。《輿地紀勝》卷一六一《昌州官吏》條李鼎祚名下有注:“資州人,明皇幸蜀時進《平胡論》,後召為左拾遺。”李鼎祚曾編輯梁元帝及陳樂產、唐呂才之書,以此推演六壬五行,著《連珠明鏡式經》十卷獻於朝。《通誌·藝文略》五行類錄有是書,並注曰:“唐拾遺內供奉李鼎祚撰。”由此可見,李鼎祚政治眼光和軍事才能均有過人之處,經國學識淵博,並非一味墨守成經。《周易集解》不僅是研究唐代易學的文獻資料,同時其中也體現了獨一無二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