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田翰
嚐考書冊裝潢[1]之製,三代以上用方策,春秋以至漢,竹、帛並用,漢以後始用紙,帛與紙多裝為卷子[2]。隋唐之間有旋風葉,至北宋有蝴蝶裝[3],蝴蝶裝變而遂為線縫。何謂方策?三代經策之今可知者,大要有三:有書於木者,有刊於竹者,有著於金玉者。其書於木者謂之版,又謂之方。……周時史策之外,官廷文書類用木板,蓋便於更換,不複編綴。而學士所習則多用竹。故《周禮》每言方版,而六經則皆稱簡策。《獨斷》[4]雲:“簡者,策也。”《廣雅》[5]雲:“笧[6],謂之簡。”則渾言之,謂之簡策也。其編策也,用韋與絲。《史記》雲:“孔子晚喜《易》,韋編三絕[7]。”《北堂書鈔》[8]引劉向《別錄》雲:“《孫子》書以殺青簡,編以縹絲繩。”《南史·王僧虔傳》雲:“楚王塚書青絲編”,大抵上品用韋,下品用絲也。其編連之法,上下各一孔,用韋又絲,以貫其孔。……何謂卷子?可舒可卷,故雲卷。卷子之興,始於用帛也。……古者以一篇為一編策、一卷軸。《漢誌》雲:“《春秋》古經十二篇”,是《左氏》經文依十二公為十二篇。又以數篇為一編策、一卷軸。《漢誌》雲:“經十一卷”,班注雲:“《公羊》《穀梁》二家”[9],說者雲:“公穀經以閔公係於莊公下。”又雲:“《爾雅》三卷二十篇。”乃知篇卷過少者,即以數篇為一編策、一卷軸矣。
本文節選自《古文舊書考》,[日]島田翰著,杜澤遜、王曉娟點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6、10頁。
【導讀】
本文選自日本重要校勘學者島田翰的《古文舊書考》第一卷《書冊裝潢考》。
島田翰(1879—1915),字彥楨,出身日本漢學世家,母親為江戶時期漢學家鹽穀宕陰的孫女,父親是幕府時代至明治時期漢學家島田重禮,其父親曾經師從幕府時代著名儒學大家海保漁村,曾創辦漢學私塾“雙桂精舍”,執教於東京大學。日本近代很多有名的漢學家,比如瀧川資言、白鳥庫吉、西村時彥等均出其門下。島田翰長兄鈞一、長姐夫安井小太郎、二姐夫服部宇之吉,都是日本漢學界的代表性人物。島田翰致力於利用流傳到日本的漢籍善本,開創日本的漢籍校勘學。其父有兩萬多卷的藏書,從唐抄、宋槧到近代名人著述無所不包,這為其學術探究提供了便利。1899年,當時二十多歲的島田翰經由竹添光鴻引薦,得到宮內大臣田中光顯的賞識,被準許進入宮內省圖書寮遍閱群書。正是這些學術積累,成就了他的《古文舊書考》。在談及該書的撰寫動機時,他認為日本收藏的六朝隋唐寫本,是根據六朝隋唐寫本傳抄、傳刻、校勘的本子,可以保存古本的原貌,最為寶貴,而宋元本質量次之。《古文舊書考》在舊抄本考、宋槧本考、舊刊本考、元明清韓刊本考等方麵展開探究,具有重要的出版校勘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