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
唉!人生在世,糊裏糊塗的過去,一項學問也不懂得,一樣事體也不知道,豈不可恥嗎?就是有錢的,天天躺在家裏,陪著嬌妻美妾,吃的珍香百味,好不快活。但是不通時事,若遇有兵荒擾亂的時候,那裏可以避亂,那裏可以謀生,那裏是荒年多盜,那裏是太平無事,這都要打聽的一些真實的消息,才好保得身家性命哩。若說起窮人來,越發要懂得點學問,通達些時事,出外去見人謀事,包管人家也看得起些,卻是因為想學點學問,通些時事,個個人都是要上學攻書,這豈不是一樁難事麽?但是有一樣巧妙的法子,就是買幾種報來家看看,也可以學點學問,通些時事,這就算事半而功倍了。但是現在各種日報、旬報,雖然出的不少,卻都是深文奧意,滿紙的之、乎、者、矣、焉、哉字眼,沒有多讀書的人,那裏能夠看得懂呢?這樣說起來,隻有用最淺近最好懂的俗話,寫在紙上,做成一種俗話報,才算是項好的法子。所以各省做好事的人,可憐他們同鄉不能夠多多識字讀書的,難以學點學問,通些時事,就做出俗話報,給他們的同鄉親戚朋友看看。現在已經出了好幾種,上海有《中國白話報》,杭州有《杭州白話報》,紹興有《紹興白話報》,寧波有《寧波白話報》,潮州有《潮州白話報》,蘇州有《蘇州白話報》,我都看見過。我就想起我們安徽省,地麵著實很大,念書的人也不見多,還是沒有這種俗話報。皖南皖北老山裏頭,離上海又遠,各種報都看不著。別說是做生意的,做手藝的,就是頂刮刮讀書的秀才,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坐在家裏,沒有報看,好像睡在鼓裏一般,他鄉外府出了倒下天來的事體,也是不能夠知道的。譬如庚子年,各國的兵,都已經占了北京城,我們安徽省徽州、穎州[1]的人,還在傳說義和團大得勝戰。那時候若是有了這種俗話報看,也可以得點實在信息,何至於說這樣夢話呢?我因為這個緣故,就約了幾位頂相好的朋友,大家拿出錢來,在我們安徽省,來開辦這種俗話報。我這種俗話報的主義,是很淺近的,很和平的,大家別要疑心我有什麽奇怪嚇人的議論。我開辦這報,是有兩個主義,索性老老實實的說出來,好叫大家放心。第一是要把各處的事體,說給我們安徽人聽聽,免得大家躲在鼓裏,外邊事體一件都不知道。況且現在東三省的事[2],一天緊似一天,若有什麽好歹的消息,就可以登在這報上,告訴大家,大家也好有個防備。我們做報的人,就算是大家打聽信息的人,這話不好嗎?第二是要把各項淺近的學問,用通行的俗話演出來,好教我們安徽人無錢多讀書的,看了這俗話報,也可以長點見識。我這兩種主義,想大家都是喜歡的,大家隻管放心來買看看。不是我自己誇口的話,這報的好處,一是門類分得多,各項人看著都有益處。二是做報的都是安徽人,所說的話,大家可以懂得。三是價錢便宜,窮人也可以買得起。還有多少好處,一時也說不盡。讀書的人看了,可以長多少見識,而且本省、外省、本國、外國的事體,沒有一樣不知道,這真算得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了。教書的人看了,也可以學些教書的巧妙法子。種田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年成好歹。做手藝的看了,也可以學些新鮮手藝。做生意的看了,也可以曉得各處的行情。做官的看了,也可以明白各地的利弊。當兵的看了,也可以知道各處的虛實。女人、孩子們看了,也可以多認些字,學點文法,還看些有趣的小說,學些好聽的歌兒。就是有錢的人,一件事都不想做,躺在鴉片煙燈上,拿一本這俗話報,看看裏邊的小說、戲曲和各樣笑話兒,也著實可以消遣。做小生意的人,為了衣食兒女,白天裏東奔西走,忙了一天,晚上閑空的時候,買一本這俗話報看看,倒也開心,比到那廟裏聽書、煙館裏吃煙,要好得多了。我說的這些好處,大家如若不相信,再請看看後頭的章程,便可知道詳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