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是孔子一以貫之的為人之道。忠恕,一方麵是盡心盡力關心幫助別人;你已經盡心盡力,別人仍然認為你做得不夠好,你也不爭辯、不怨恨;另一方麵如果別人對自己幫助不夠,你能站在對方立場,體諒別人的難處,不生氣、不慍怒,寬宥別人。忠恕,說到底是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是一種換位思考。忠,難做到的是對上司。上司重用、信任、經常表揚你時,做到忠比較容易;一旦上司批評、誤解,甚至委屈、冷落你,使你感到不公正時,做到忠則比較難。上司在位有權有勢時,做到忠比較容易;一旦上司失勢,做到忠則比較難。上司比較民主,能聽進不同意見,做到忠比較容易;上司比較武斷,做到忠則相對較難。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公冶長篇》)子文三次擔任令尹,三次被罷官,還能把工作交接好,可以說是忠的典範了。
恕,難做到的是對親友。越是關係近的親友,越容易計較,越難做到寬容。一個過錯,發生在別人身上,可能不去計較,但在親人、好友那裏,就難釋懷了。
與忠緊密相連的是信,與恕相對的是怨。
忠信在《論語》中有不少相提並論的例子。如:“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篇》);“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公冶長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顏淵篇》);“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裏,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衛靈公篇》)。《大學》中說:“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周易》中引用孔子的話說:“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