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係列:論語

至德中庸

字體:16+-

“中庸”這個詞,在中國思想史上首次出現,是在《論語》第六篇《雍也篇》中。“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說,中庸作為一種品德,可以說是最高的境界了。當然,做到中庸,非常不容易,一般人缺少這種品德已經很久了。中庸是一種什麽品德,為什麽得到孔子這樣高的評價,又為什麽說很不容易做到,以致造成它很長時間的缺失呢?“文革”期間,孔子的中庸之道是被批判得最激烈的思想,說孔子混淆是非,抹殺和調和階級矛盾。今天看來,顯然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庸的思想,確實非常豐富、深刻,雖然“中庸”這個詞,在《論語》中僅出現過一次,但中庸這種思想、精神和處世方法,在《論語》中卻多有論述。這些論述在為人處世方麵給我們提供了很重要的啟示。

一、中庸是孔子思想體係的重要內容

仁是孔子思想的內容,禮是其形式,中庸則是實現仁與禮的方法。中庸是孔子智慧與思想的集中體現,是孔子最先將其發現,並將之確立為一種世界觀與方法論的。

二、中庸的含義

中庸就是能夠中和之作用;中庸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中庸是“執其兩端”(《子罕篇》)、“允執其中”(《堯曰篇》);中庸是恰當、適度、適中;中庸是一種最佳方案、最佳選擇,是帕累托定律。中庸,表現在為人處世上,就是把握好分寸,凡事講究合適、恰當。要消除對中庸的誤解,以為中庸就是保守,排斥競爭。當然,中庸不是靜止不變,也不是和稀泥,而是尋求最佳的選擇,選擇的過程既是整合的過程,也是優勝劣汰的過程。不走極端,保持最佳狀態,才是中庸的真正含義。推行中庸的肌理是“物極必反”,也就是凡事走極端、搞絕對化,好就是絕對好,壞就是絕對壞,絕對正確,絕對錯誤,那是不可能的。中庸極富辯證思想,即用全麵的、聯係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主張對立統一、一分為二,不搞絕對化、片麵化,重視“度”,講究分寸、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