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係列:老子

第七十七章

字體:16+-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天之道,其具體所指,是天體(日、月、星辰)運行之道,但先秦學者所說的“天”亦即自然。天之道即自然規律。老子的道既是生天生地的本原本體,又是自然總規律。

老子講損有餘補不足,目的是“補不足”。

“損有餘而補不足”並不是平均主義,而是均衡。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是自然機製的均衡。自然不均衡,不和諧,自然界就不能發展。當出現某種失衡時,自然能夠平衡偏失,推動滯後,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一個懂得客觀規律的人,也善於運用社會調控機製,使社會運轉平衡有序,避免失衡動**。老子的損有餘補不足,孔子的患不均,其積極內涵是共同富裕,並不是平均主義。均平、共同富裕,是中國曆代有良知智慧之人的共同理想。誠然,在考慮如何實現這一理想與願望時,他們確實並沒有提出任何積極的鬥爭綱領。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這種追求。這種追求,並不是什麽向剝削者說教,也不是希望剝削者發善心施舍,而是一種薪盡火傳、鍥而不舍的勇敢。正是有了這種勇於追求的精神,才一步一步導向了我們今天全麵實現小康的現實。沒有兩千年前的這些看來幼稚的理想,就沒有今天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