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老子緊接著上一章,進一步闡述了他的戰爭觀。
武器是殺人用的,所以不是吉祥的東西。戰爭是大規模殺人,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好辦法。但是有史以來,人類總是處於不斷的戰爭之中。有時為了更廣大人民的生存,為了更長久的和平,不得已而進行戰爭。即使如此,也要記住,戰爭不是目的。即使取得了勝利,也決不能美滋滋的,因為勝利是用很多人(敵我雙方)的生命換來的。一想到這些可愛的生命,誰能樂起來?一個善良的人能以殺人為樂嗎?盡管被殺死的是敵方,但這些人大多是善良的百姓。對他們的死,勝利者同樣應有一種同情和悲憫。能夠這樣做的人,才是胸懷寬廣的人,才是充滿仁愛之心的人,才能取得天下人的擁戴。
老子指出,這不隻是他個人的看法,也是人們的共同心態。所以戰陣中,主殺的上將軍的位置在右邊,表明戰爭是凶喪之事。對戰死者都以悲哀之情憑吊,以喪禮來對待他們。
老子的戰爭觀表現了中國人熱愛和平的本質人性,表現了中國人民無比闊大的人道主義襟懷!
實際上,老子的戰爭觀早已超越了他的具體的社會地位,而是反映中華民族、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具有的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熱愛生命的傳統,表現了中國人民無比寬闊的人道主義胸襟。如果一個人的反對戰爭的立場都隻能是某一階級、某一政治集團的立場,那麽曆史上,這個世界,還有真正的為和平與生命而真誠反對戰爭的人嗎?難道反對戰爭一定是有著功利主義的背景的嗎?那麽,中國人還有沒有共同的熱愛和平的傳統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