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這一句是本章的核心。
孔,大也。德,得也。孔德,指體現道的性能的大德之人。為什麽說這一句是本章的核心呢?因為本章所講的就是道是什麽,為什麽道是大德之人的行為標準。下麵的文字就是對道的描述。
道是什麽樣的呢?老子告訴人們:道的狀態是恍恍惚惚的。(道不是某一確定的具體存在,是本體存在,也是氣一樣的物質一般。)盡管道是恍恍惚惚的,但恍惚之中有物、有形象,是真實可信的。老子對道的形狀的描述,讓人們認識到道是物,是物質存在,不是什麽絕對精神,更不是神或上帝。道是恍惚而真實的,大德之人應當仿效道,即形象方麵的恍惚與內在本質的真實。用老子的話說,即“和光同塵”、“混兮其若濁”、“微妙玄通”、“敦兮其若樸”。
這一章,老子從論述道與德的關係入手,再次描述了道,提出了十分精彩的道論。
首先,老子肯定道是物,不是精神。但是道又不是具體的物質實體,它是一切物的共同本質。它沒有具體形態,它的存在形態隻能是恍恍惚惚的。在恍恍惚惚中有象(無物之象、大象),有物(無物之狀)。作為天地萬物形成前的道,它是無限的無形的混沌,其中有真實可信的精氣。
如果不存偏見,應當承認這一段對道的物質性的論述是深刻的,代表了兩千五百多年前中外哲學的最高水平,是當時最科學的物質觀。老子還解決了宇宙本原本體道與具體物的本質之間的關係。他指出,萬物由道而來,道存在於萬物之中。具體物的本質屬性就是“德”,因為它“得”之於道。所以老子說“孔德之容,唯道是從”。德從於道,但道又賴德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