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期間,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開始傳入中國,在中國思想界、理論界、學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史學由此而逐漸產生了曆史觀念上的革命性變革。李大釗是這一革命性變革的先驅者。
1919年,他撰文對唯物史觀作了概括的闡述:
唯物史觀也稱曆史的唯物主義。他在社會學上曾經,並且正在表現一種理想的運動,與前世紀初在生物學上發現過的運動,有些相類。在那個時候是用以說明各種形態學上的特征、關係的重要,誌在得一個種的自然分類,與關於生物學上有機體生活現象更廣的知識。這種運動既經指出那內部最深的構造,比外部明顯的建造,如何重要,唯物史觀就站起來反抗那些曆史家與曆史哲學家,把他們多年所推崇為非常重要的外部的社會構造,都列於第二的次序;而那久經曆史家輩蔑視,認為卑微曖昧的現象的,曆史的唯物論者卻認為於研究這很複雜的社會生活全部的構造與進化,有莫大的價值。
曆史唯物論者觀察社會現象,以經濟現象為最重要,因為曆史上物質的要件中,變化發達最甚的,算是經濟現象。故經濟的要件是曆史上唯一的物質的要件。自己不能變化的,也不能使別的現象變化。其他一切非經濟的物質的要件,如人種的要件、地理的要件等等,本來變化很少,因之及於社會現象的影響也很小,但於他那最小的變化範圍內,多少也能與人類社會的行程以影響。在原始未開時代的社會,人類所用的勞作工具,極其粗笨,幾乎完全受製於自然。而在新發見的地方,向來沒有什麽意味的地理特征,也成了非常重大的條件。所以曆史的唯物論者,於那些經濟以外的一切物質的條件,也認他於人類社會有意義,有影響。不過因為他的影響甚微,而且隨著人類的進化日益減退,結局隻把他們看作經濟的要件的支流罷了。因為這個緣故,有許多人主張改稱唯物史觀為經濟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