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史學上,人們對多民族國家曆史的認識,常常是同認識它的曆史源頭或它的民族象征聯係在一起的。而黃帝、炎帝就是這個源頭,這個象征。
在中國曆史上,秦漢、隋唐和元代,是政治上大一統時代的幾個突出代表,也是曆史上多民族不斷遷移、組合而走向新的融合的幾個大時代。這幾個時期的史學發展,鮮明地反映出炎黃和炎黃文化精神的民族凝聚作用。
司馬遷著《史記》以《五帝本紀》開篇,而《五帝本紀》又以黃帝居其首。這對於太史公司馬遷來說,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司馬遷寫曆史有自己的宗旨,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161]。那麽,“通古今之變”這個“古”從哪裏開始呢?這是司馬遷首先碰到的一個大問題,是史書撰寫中“正其疆裏,開其首端”[162]的大事。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寫道:“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這一段話,明確地規定了《史記》的上限與下限。關於下限,自不待言;關於上限,司馬遷為什麽要從黃帝寫起呢?他在《史記·五帝本紀》後論中對此作了認真的說明。司馬遷這樣寫道:
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儒者或不傳。餘嚐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係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