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華史學誌(第五卷)

二、撰述“正史”的高潮

字體:16+-

《史記》奠定了紀傳體史書的基礎,《漢書》開皇朝史撰述的先聲,繼而有《東觀漢記》和《漢紀》的行世,於是後世史家極重皇朝史的撰寫。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封建政權對峙、割據和頻頻更迭,出現了一大批皇朝,其中不少雖然興替匆匆,但皆各修其史。這是史家撰寫皇朝史出現**之史學上和曆史上的主要原因。唐初,設史館於禁中,把撰寫前代史和本朝史作為皇家的一件大事看待,從而使官修前朝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這是上述**發展的結果和繼續的趨勢。

《隋書·經籍誌》史部以紀傳體皇朝史為“正史”,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所述則包含編年體皇朝史在內。這裏所說的“正史”,兼含兩種體裁而以闡述紀傳體皇朝史為主。

關於東漢史的撰述。繼《東觀漢記》之後,三國至南朝,撰述後漢史即東漢史者有三國謝承《後漢書》,晉薛瑩《後漢記》、司馬彪《續漢書》、華嶠《漢後書》、謝沈《後漢書》、張瑩《後漢南記》、袁山鬆《後漢書》、袁宏《後漢紀》、張璠《後漢紀》,南朝宋劉義慶《後漢書》、範曄《後漢書》、南朝梁蕭子顯《後漢書》等12家。這些後漢史,多數已佚[65]。流傳至今的完整的後漢史,隻有範曄的《後漢書》和袁宏的《後漢紀》。此外,司馬彪《續漢書》中的8篇誌,因合於範曄《後漢書》,也得以流傳至今。

關於三國史的撰述。三國、兩晉間相關著作有14種之多。其中,最早當是三國史家所撰之本國史,其後,有晉朝史家所撰三國之各國史,而以三國為一史者,則有晉陳壽《三國誌》。自《三國誌》出,諸家三國史盡廢,以致散佚無存。南朝宋人裴鬆之兼采眾書,作《三國誌注》,保存了豐富的三國史事,為世所重,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