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學多途發展的氣象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中國史學出現了大發展的趨勢。這個大發展的趨勢,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的多途發展,後一個階段是隋唐時期史學在大發展中出現的新轉折。而史家撰寫“正史”的**則把這兩個階段緊緊地連接在一起。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封建王朝的迭起、對峙,以及大規模的民族遷移活動,還有門閥地主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活躍和中外交通的發展等曆史特點的影響,由於思想領域中經學發展的相對削弱和《史記》、《漢書》在傳播中不斷擴大了史學的影響,史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出現了多途發展的氣象。它的具體表現是:撰史風氣旺盛,史家輩出,史書數量劇增、內容豐富、種類繁多。這是秦漢時期的史學不能比擬的。
撰史風氣旺盛反映在許多方麵。首先,從“正史”撰述來說,由於《史記》、《漢書》傳播日廣,影響日大,史家爭相仿效,累朝不絕。自西晉陳壽著《三國誌》後,“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十家”[52]。其次,從“古史”撰述來說,自東漢末年荀悅撰成《漢紀》一書,“言約而事詳,辯論多美,大行於世”[53],編年體史書也進一步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西晉時期《竹書紀年》的出土,更引起了轟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著書皆編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經》。諸所記事,多與《春秋》、《左氏》扶同。學者因之,以為《春秋》則古史記之正法,有所著述,多依《春秋》之體。”[54]編年體史書也是一時著家蜂起。最後,從“雜史”撰述來說,雜史主要指兩個方麵的內容,一是作者當時聞見,二是抄撮舊史。關於前者興起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史官失其常守。博達之士,湣其廢絕,各記聞見,以備遺亡。是後群才景慕,作者甚眾”。至於抄撮舊史受到重視,是因“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廣覽,以酌其要”[55]的緣故。此外,如“霸史”的撰述,是因為西晉末年以後,“九州君長,據有中原者甚眾”,而“當時臣子,亦各記錄”[56];如“雜傳”的撰述,是因為人們不能滿足於“正史”所記的人物,故對於“操行高潔,不涉於世者”,對於“耆舊節士”、“名德先賢”的一方人物,甚至對“鬼物奇怪之事”,皆“因其事類,相繼而作者甚眾,名目轉廣,而又雜以虛誕怪妄之說”[57]。還有製度的專史,如職官、儀注、刑法等,也都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廣為撰述。東晉南北朝時,推重門閥,譜牒之書,大行於世,成為曆史撰述的一個門類,等等。所有這些,反映了撰史之風的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