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史學史綱(第四卷)

三、周公對曆史經驗的總結

字體:16+-

在中國曆史上,西周的建立是劃時代的事件。西周時期的物質生產、製度建設、思想成就,對後世都有極深遠的影響。文、武、周公被後世視為“聖人”,是同西周的興盛相關聯的。文王奠基,武王滅商,周公對西周的鞏固和發展有重大貢獻。從《尚書·周書》來看,周公攝政期間及其歸政於成王之初,就當時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而發布的誥文,一方麵分析現實所麵臨的嚴峻形勢,另一方麵又總結曆史經驗教訓,並把二者結合起來,闡述他本人與誥文訓誡對象應當采取的正確的做法。

首先,周公結合一些重大政治事務,在發布誥文時強調總結曆史經驗的重要性。如康叔就封殷地之前,他訓誡康叔說:由於文王“明德慎罰”,上天很高興,“乃大命文王殪戎殷”,代替殷來管理它的臣民。周公說:“予惟不可不監,告汝德之說於罰之行。”[28]我們不能不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我要告誡你怎樣施行德政,怎樣使用刑罰。周公最後指出:不要丟掉謹慎的作風,記住我的告誡,你和你的後人就能夠世世代代地管理好殷的遺民。這是指出了“明德慎罰”是周之所以代殷的重要原因,也是一條重要的曆史經驗。在分析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強調了“不可不監”的原則。又如,周公歸政於成王的那一年,便東行視察洛邑,同時有誥文之作。周公在講述了營建洛邑的經過後,便講到了有關總結夏、殷滅亡的教訓的問題,指出:“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29]意思是說,我們不能不以夏為鑒戒,也不能不以殷為鑒戒。……他們不敬重德行,才早早地喪失了從上天那裏接受的大命。現在成王承受了上天賜予的大命,我希望大家能夠思考夏、殷兩朝興亡的原因,接受它們的教訓,繼承它們的功績。周公最後說:希望大家都要有憂患之心,這樣我們才能夠說,我們接受上天的大命,能夠像夏朝那樣經曆久遠的年代,不至於經曆像殷朝那樣的年代。這裏提出的“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的話,是曆史上很有名的論點,反映了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對曆史經驗的深刻認識。在周公看來,“天命”不是固定不變的,統治不是一勞永逸的,因此要有憂患之心;有了憂患之心,就能敬德;能夠敬德,就能久安,即所謂“受天永命”。這同前麵所說“明德慎罰”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