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史學史綱(第四卷)

二、傳說中的古史蹤影

字體:16+-

中國遠古時代產生的神話和傳說能保存下來的,主要見於《左傳》、《山海經》、《穆天子傳》、《楚辭·天問》和成書稍晚的《淮南子》,在先秦的其他一些曆史文獻裏也有關於這方麵的零星記載。其中,有不少是神話,也有一些是傳說或帶有神話成分的傳說。

從現存這些傳說所反映的曆史內容來看,主要是三個方麵的事件和人物。第一個方麵是關於氏族社會的生活和生產,第二個方麵是關於同自然災害進行鬥爭,第三個方麵是關於部落首領和部落戰爭,而在每一個方麵都突出了英雄人物的故事。

衣、食、住曆來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方麵,在這些方麵的傳說,有教會人們“構木為巢,以避群害”,改變穴居野處的有巢氏;有“鑽燧取火,以化腥臊”,“教民熟食,養人利性”的燧人氏[2]。有巢氏、燧人氏都是受到人們崇敬的英雄或氏族。關於社會生產方麵的傳說,有教會人們“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的包犧氏(即伏羲氏);包犧氏之後,有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3]。包犧氏和神農氏也都是受到人們崇敬的英雄或氏族。農耕是生產上的一大進步,所以關於神農氏的傳說也就比較多,相傳“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製耒耜,教民農耕”[4];“神農之世,男耕而食,婦織而衣”[5],耕、織結合,衣、食得到了更多的保障;神農還“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6]。

洪水和幹旱是自然災害中對人們最為嚴重的威脅,所以遠古傳說中有不少關於治理洪水和抵禦幹旱的英雄的故事。在諸多治水英雄中,禹是備受崇敬的。禹的功業一直使後人感歎不已,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卿士劉定公說:“微禹,吾其魚乎!”[7]孔子也反複說:“禹,吾無間然矣。”[8]相傳,在堯的時候,出現了嚴重的幹旱,“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同時還有其他許多災害。堯命羿為民除害,“上射十日”,解除幹旱,“萬民皆喜”[9],治理洪水和抗禦幹旱,都同生活、生產有緊密的關係,所以關於禹和羿的故事自亦流傳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