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意]貝奈戴托·克羅齊:《曆史學的理論和實際》中譯本,傅任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第140頁。
[62] 參見梁啟超:《中國曆史研究法補編》分論三之第四章,長沙:嶽麓書社,2010年,第261~278頁。
[63] 金毓黻:《中國史學史》導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1頁。
[64] 劉節:《中國史學史稿》敘論,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年,第1~2頁。
[65] 參見白壽彝:《中國史學史研究任務的商榷》,《白壽彝史學論集》(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第595~598頁。
[66] 白壽彝:《中國史學史》第1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9頁。
[67] 《禮記正義·曲禮上》,《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250頁。
[68] 見《尚書·金縢》、《尚書·立政》、《尚書·顧命》,王世舜譯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1、252~253、261頁。
[69] 《左傳·昭公二年》,楊伯峻編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226~1227頁。
[70] 《國語》卷十八《楚語下》,韋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80頁。
[71]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楊伯峻編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1520頁。
[72] 《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楊伯峻編著,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26頁。
[73] 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屈守元箋疏,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第612頁。
[74] 《國語》卷十五《晉語九》,韋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01頁。
[75]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2946~2947頁。
[76] 參見班固:《漢書》卷三十《藝文誌》小學類序,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17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