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會曆史的演進與史學的發展
學習和研究史學史,歸根到底是為了有助於人們認識社會曆史的發展,增強對於社會曆史的責任感,自覺地投身於社會曆史前進的潮流。
史學與社會的關係,是我們認識史學的出發點,也是我們認識史學的歸宿。關於這個問題,中國古代史學家、思想家提出過不少真知灼見。
首先,從長時段的曆史來看待社會的變化與史學發展的關係。孟子說:“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200]這話可以做這樣的理解:周王的事業衰落了,《詩》也就沒有了;《詩》沒有了,代之而起的是《春秋》。孟子還說,《春秋》一類的書,寫的是關於齊桓公、晉文公這些霸主的事。在孟子看來,周王室興盛的時代,是《詩》的時代;周王室衰落了,霸主迭起的時代,便是《春秋》的時代了。這是指出了時代的變化及其特征,影響到《詩》之亡、《春秋》之興。
那麽,在孟子時代,《詩》意味著什麽呢?從《孟子》一書來看,它講到《詩》的地方有43處,大多為孟子所引用。其中,有的是借以闡發孟子的倫理思想、道德原則的,而比較多的征引都是為了說明曆史,強調以曆史為借鑒,進而表明孟子的政治主張、社會理想。以《孟子·梁惠王》為例,孟子見梁惠王,談話剛開始,孟子就引用《詩·大雅·靈台》的詩句,用來說明如下的重要道理:
文王以民力為台、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台曰“靈台”,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害喪,予及女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台池鳥獸,豈能獨樂哉?[201]
這是諷刺梁惠王“立於沼上,顧鴻雁麋鹿”以為樂的情景。
當齊宣王自稱“寡人有疾,寡人好勇”時,孟子引用《詩·大雅·皇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