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曆史思想
把史學史看作是“曆史思想的曆史”,是一種片麵的看法。但是,史學史應當把曆史思想以至於曆史思想史作為重要內容進行研究,則是毋庸置疑的。
所謂曆史思想或曆史觀念,是指人們對客觀曆史運動的認識。在中國古代史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曆史思想,其基本範疇與主要問題大致有:天命與人事的關係,人意、時勢、事理的作用,這些是關於曆史變動的原因及探求其中內在之“理”的思想;古與今的關係,循環與變化的關係,這些是關於曆史與現實之聯係,以及曆史是否在變動中不斷進化的問題;人君、將相和其他各種人物以及民眾在曆史變動中的作用,這是涉及傑出人物和人民群眾之曆史地位的評價問題;還有曆史鑒戒思想和多民族同源共祖的思想等。社會存在決定著社會意識。中國史學上的曆史思想的發展,是在中國曆史發展的基礎上演進的,它經曆了非常複雜的發展過程。19世紀後期,西方近代進化論的傳入,使中國原有的曆史思想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變革。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史學在曆史思想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當然,這兩次變革,都同中國固有的曆史思想中的進步因素有直接的聯係。
這裏,我們將力圖粗略地描繪出中國史學之曆史思想發展的軌跡。“天”是先秦時期人們曆史觀念中的一個基本範疇,指的是至上之神。凡王朝興亡、世間治亂以至人們的福禍壽夭,都由“天命”決定。這方麵的記載,在先秦的官文書和王朝頌詩等文獻中,俯拾即是。“天”,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被認為是人世間的主宰。“人”也是當時人們曆史觀念的一個重要範疇,不過最初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人君。《尚書·大誥》:“天亦唯休於前寧人。”這裏的“寧人”指周文王。此句意謂:上天隻讚助我們的前輩文王。這是較早把“天”與“人”連在一起用以表示一種曆史見解的,表明人是從屬於天的。當時對一般的人隻稱作“民”。“民”更是受“天”的主宰,即所謂:“天生烝民”[120],“天亦哀於四方民”[121]。後來經過西周末年的社會動**和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人的作用被進一步肯定,“人”的含義擴大了。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的私人曆史撰述《春秋》與《左傳》、《國語》,有很多地方是講一般人的“人”了,也記載了一些人對“天命”的懷疑。《春秋》一書是中國史學上最早的重視人事的著作,它認真地記載了政治上的得失成敗。它記水、旱、蟲、雨雹、雷電、霜雪、地震等,都是作為與人事有關的自然現象來看待的。這同孔子“不語怪、力、亂、神”[122]的思想是一致的。《春秋》在曆史表述上,是先秦時期史籍中最早擺脫天、神羈絆的史書,這是它在曆史思想發展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左傳》記周內史的話,說“吉凶由人”[123],記鄭國大夫子產的話,說“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何以知之?”[124]《國語·周語下》記單襄公的話,說“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左傳》和《國語》都寫出了大量的在曆史活動中的人,寫出了他們的活動、議論、風貌。這些都反映出它們在曆史思想上的進步。戰國以後,在曆史思想領域,人們還未能完全擺脫“天命”史觀的影響,有時甚至表現得很突出。但從發展趨勢來看,“天命”受到懷疑,“人事”受到重視,已是曆史思想發展中不可遏止的潮流。司馬遷著《史記》,提出了“究天人之際”的重大課題,在曆史撰述和曆史思想發展上有劃時代意義。他批評項羽兵敗身死,“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125]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針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說法,發表評論說:“餘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耶非也?”[126]這表明司馬遷在曆史思想上是一位對“天命”史觀大膽懷疑的史家。《史記》是中國史學上第一部真正把人作為曆史中的主體來看待的偉大著作,它對曆史變化的動因有許多樸素的唯物主義的解釋。《史記》在曆史思想上的唯物主義傾向,對後來的史學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在二十四史中,也有一些明顯地宣揚“天命”的皇朝史,但它們畢竟都是著眼於寫人在曆史中的活動;其稱說“天命”,固然有真誠的,但不少都是屬於官樣文章了。如同司馬遷在曆史撰述思想上提出了“究天人之際”的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樣,史學批評家劉知幾提出了清除“天命”史觀在曆史撰述中之不良影響的任務。他斷然指出:自然界的種種變化,“此乃關諸天道,不複係乎人事”[127]。劉知幾並不是徹底否認“天道”,但他說的“天道”顯然已包含了不少屬於自然現象的因素。不論屬於何種情況,他認為凡屬於“天道”範圍者,史家應取“不複係乎人事”的態度。劉知幾從他的樸素唯物思想傾向出發,把“天道”、“人事”的關係作為曆史編纂中的一個理論問題提出來,其意義顯得更為重要。另一位史學批評家、思想家柳宗元(773—819),繼承和發展了荀子以來“天人相分”的學說,對“天”做了物質的闡釋,從根本上否定了“天”是有意誌的至上神,從而也就否定了“天命”史觀。他指出:“天地,大果蓏也;元氣,大癰痔也;陰陽,大草木也。其烏能賞功而罰禍乎!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128]自司馬遷提出對“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觀念表示懷疑以後,到柳宗元的上述論點,可以說是逐步把作為至上神的“天”從人們的曆史觀念中驅除出去的過程,這在“天”與“人”及天人之際的關係之認識上,是一個重大的進展,是曆史思想發展上又一個劃時代的裏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