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自然界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人類生活於其中的地理條件也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地理條件影響著社會曆史的發展,地理條件的變化也影響著社會曆史發展過程中的某些變化。從中國曆史上看,由於地理條件的變化(當然也還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引起經濟、文化上的變化的情況,是值得人們注意的。對於這一現象的研究和認識,不僅具有理論的意義,而且還有現實的意義。這一現象的具體表現如下。
第一,河流變遷對曆史進程的影響。黃河和長江是我國最重要的兩大河流,它們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中國曆史的發展、曆史時期。它們的變遷,尤其是黃河的變遷,是很顯著的,因而受到人們的重視。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同它的河患一樣,均為世人所矚目。如果對黃河流域做宏觀的考察,就會發現:黃河的安流和河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曆史的發展變化。各方麵的考察資料證明:曆史上黃河決溢雖甚頻繁,但經分析研究核實而論,卻也有前後兩個長期相對安流的時期。前一個時期為商周至秦代,後一個時期則為東漢初年至唐代後期,前後合計,將近兩千年,或者還要過之。頻繁的河患也可分為兩個時期,其一是兩個長期相對安流時期的中間時期,即由西漢初年到東漢初年,其二則是由唐代後期到20世紀前期。這兩個時期合計,不超過一千五百年。所謂黃河河患,主要是指黃河中遊的侵蝕、側蝕、下切和黃河下遊的堆積,以及由此引起的陵、原、川、穀的變化和城鄉的興廢,而其症結則在於河水挾帶泥沙,隨處淤積。黃河泥沙的淤積,雖然遠在地質時期即已有之,但絕不如曆史時期這樣嚴重。這裏,除了自然的原因,即黃河流經土質疏鬆的黃土高原外,還有人為的原因,即曆史時期以來,由於農田的擴大、道路的開辟、居民點以及城池的增加與修建,天然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從而大大加速了黃河流域的侵蝕和堆積,以致造成頻繁的河患。黃河流域原是我國曆史上重要的產絲地區,直到北宋,長江下遊蠶桑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幾乎有超過黃河流域的趨勢,但黃河流域到底還保持著一定的水平。然而,北宋以後,這種情況發生劇變。在金朝破遼滅宋後,女真人大量內遷,廣占土地。這些人不嫻於農桑,因而盡量伐取桑棗,作為薪柴出賣。這在當時是一種普遍情形,朝廷派人到各地巡察、禁止也無濟於事。這不僅直接影響了黃河流域的蠶桑事業的繼續發展,致使金朝統治者因絲、絹來源匱乏而驚慌,而且也破壞了黃河流域的植被,後果自然是嚴重的。[25]這樣的事例,在曆史上並不是絕無僅有的。從這些方麵來看,兩宋以後,黃河流域在經濟發展上的地位逐漸被長江流域所代替,除了別的原因之外,黃河流域結束了第二個安流時期而開始了第二個河患時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