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史學的理論遺產:從過去到現在和未來的傳承(第一卷)

一、地理條件的複雜性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字體:16+-

中國地域遼闊,經濟文化發展很不平衡,造成這種情況的因素是多方麵的,而地理條件的複雜性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久遠的年代,黃河流域為中國曆史的發展譜寫了瑰麗的篇章,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之一。它在很長的曆史時期裏,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這些,都和那時黃河流域的地理條件有密切的關係。考古資料表明,中國遠古時期文化發達的地區是黃河流域,西起隴山、東迄泰山這一廣大平原地區,它與渭河下遊、黃河中下遊之間以及濟水的上中遊相連的東西一線,這是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分布最稠密的地區,也是夏、商、西周三個王朝先後興起和立國的地區。在全國範圍之內,遠古遺存能夠與文獻記載的史跡相銜接,當首推這一地區。這絕不是偶然的。從始見於文字記載的黃土高原的麵貌來看,從西周到漢代,黃土高原上原隰相望,大體上到處呈現一片平整的麵貌,由草原、森林和農作物組成的植被十分豐茂,說它鬱鬱蔥蔥、到處呈現出一派山清水秀的旖旎風光,是並不為過的。始見於文字記載的黃土高原,不僅有湖泊,有的湖泊還相當大,在全國的湖泊中也未見得有任何遜色。黃土高原雖然相當高,卻也有較低的平原,黃河的一些支流支津的中下遊還有相當開闊的河穀。那個時期的湖泊,許多就散布在這些平原上或開闊的河穀中。著名的湖泊有焦獲、楊紆和昭餘祁。就是高昂的山地上也並非沒有湖泊,弦蒲藪就與楊紆、昭餘祁齊名。曆史地理學的研究表明,春秋以前,黃河泛濫、決口和改道的種種事故是很少見的。黃河流域中下遊和河濟之間,植被豐富,森林茂盛,氣候溫暖而濕潤,土質疏鬆、肥沃,宜於耕種,是當時農業最發達的地區。這樣的地理條件,比起當時周圍鄰近的其他地區要優越得多,因而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發展都處於領先地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