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二大以來,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號召之下,我國史學界一些同誌提出了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是有它的必然性的。從現實的觀點來看,它反映了新的曆史時期對史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它要求史學工作者對60年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史做必要的回顧,以便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開創史學工作的新局麵。因此,我認為對於這個問題有做比較廣泛的討論的必要。
一、建立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史學
什麽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建設這樣的史學的重要性何在?我認為:對於這樣一些問題,毛澤東在基本的理論原則方麵是已經為我們解決了的。40多年前,他在講到批判總結我國曆史遺產的時候,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因此,我們應當“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使它具有“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2]。根據毛澤東同誌的論點,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也必須具有“中國的特性”,“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考慮到中國曆史的特點,而且還要考慮到中國現實的國情和民情。隻有這樣,馬克思主義才能在曆史研究領域獲得“一定的民族形式”,它的無與倫比的真理性才能在曆史研究領域大放異彩,從而為千百萬人民群眾所掌握。毛澤東關於“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的論斷,對於我們今天建設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史學來說,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