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說、官書和史詩
史學是在先民創造出文字以後才開始產生和逐步發展起來的,最早的官書、史詩和國史,是史學產生的初級階段的表現形式。而在文字出現以前,先民對曆史的記憶、認識和傳播,則反映在口耳相傳的傳說中。不論是從客觀的曆史內容來看,還是從人們的主觀曆史意識的發展來看,遠古的傳說本是史學的源頭。
在文字出現以後,遠古的傳說經過人們的整理、加工並記述下來,從中可以看到文字出現以前的古史的一些蹤影。根據現有的和比較可靠的材料,遠古的傳說主要是關於氏族社會裏英雄人物的故事。其中包含兩大類:一類是戰勝自然災害和在生產中取得成功的傳說,另一類是氏族由來和氏族、部落間原始戰爭的傳說。
治水和耕稼的故事是第一類傳說中最重要的內容。有許多氏族都曾流傳著治水有功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原在今山西境內居住的金天氏的昧及其子台駘,都是善於治水的人物,台駘後來成為汾水之神。[1]原在今山東境內居住的少暤氏的脩和熙,因能治水而“世不失職”,受到後人的祭祀。[2]原在今河南北部居住的共工氏,是一個善於治水的氏族,產生了後土、四嶽這樣的治水能手。[3]相傳,四嶽曾協同禹治水,而禹是傳說中最傑出的治水英雄。禹在“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的嚴重情況下,采用疏導的辦法,製服了洪水,[4]備受後人景仰。女媧補天的故事,是中國南方和西南方許多氏族中廣泛流傳的治水女英雄的傳說。女媧補天、正極、治水、除害,使人們得以生存,[5]成為有大功的女神。
水患而外,人們還要同幹旱做鬥爭。相傳,在羿的時候,“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人們沒有吃的,還有許多妖物為害。羿射下了九個日頭,除掉了妖物,人們都很感激他,[6]他也成了神。